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及其血栓性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根据HbA1C水平分为<6.5%,6.5%~8.5%,≥8.5%三组。选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1、取指血行“活血细胞分析”,在布氏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形能力。2、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放入肝素抗凝管交专人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即红细胞刚性指数及高切全血粘度。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对所测定结果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多样本方差分析,变量相关回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检验水准a定位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45±3.8岁。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5.6岁。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通过布氏显微镜观察到不同HbA1C水平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HbA1C<6.5%与HbA1C6.5%~8.5%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糖尿病HbA1C6.5%~8.5%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HbA1C6.5%~8.5%组与≥8.5%组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及HbA1C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呈高度负相关(sperman相关指数为-0.886 P<0.05)。⑶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所测指标:在不同HbA1C水平下红细胞刚性指数及高切全血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HbA1C<6.5%与HbA1C6.5%~8.5%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HbA1C6.5%~8.5%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A1C6.5%~8.5%组与>8.5%组比较,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及高切全血黏度与HbA1C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刚性指数及高切全血黏度与HbA1C呈正相关,(sperman相关指数为0.758、0.842,P均小于0.05)。⑷布氏显微镜所测红细胞变形能力与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所测红细胞刚性指数及高切全血黏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sperman相关指数为0.365,0.421,P均小于0.05)
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呈高度负相关。随着HbA1C的升高,细胞变形能力逐步下降。②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当HbA1C≥8.5%时,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这将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严格控制HbA1C的重要性。③布氏显微镜可定性观察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与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标一致,并且操作简单,可行性好,结果简单明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