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X30基因在雄性生殖发育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50年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已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生殖健康总体水平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文献的统计分析,从1973到2011年,全球男性精子总数和密度分别降低约5.33×106个/年和0.7×106/m L.年[1-2];同时临床上各种男性生殖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3-4]。已有的研究表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是造成男性生殖功能损伤尤其是生精障碍等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5]。其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人类体液中最常被检出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中又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受到广泛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DBP可以诱导雄性生殖损害,DBP暴露后导致睾丸生精细胞早熟脱落和精子数量下降,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生精细胞功能的支持细胞内蛋白骨架解聚是生精细胞早熟脱落的重要节点[6-10]。尽管DBP生殖发育毒性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其分子机制还未充分阐明。SOX蛋白是一类基因转录调控分子,在生殖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包括癌症在内的众多疾的发生[11,12]。SOX30基因是最近发现的SOX家族成员,本课题组前期也首次报道,在成体小鼠睾丸中SOX30基因低甲基化而高水平表达,推测SOX30可能在维持正常的雄性生殖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最新的国内外一些报道也表明SOX30基因是精子形成所必需的,与睾丸发育紧密相关[14-16],但是SOX30基因在生殖系统发育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DBP处理诱导的睾丸病理损伤和生精过程中,SOX30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提示SOX30可能在DBP诱导的雄性生殖损伤中发挥作用,但是二者的应答作用和机制还需实验证实。本研究拟通过SOX3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雄性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的病理特征,评价SOX30在生殖发育中的潜在作用。其次,通过DBP诱导的TM4细胞体外损伤模型及SOX30差异表达TM4细胞模型,探讨SOX30在DBP诱导的TM4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SOX30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各重要脏器组织形态及生殖功能的影响通过基因重组构建SOX30基因敲除小鼠并进行PCR鉴定基因型,称重各脏器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包括心、肝、脾、肺、肾、大脑、胸腺、睾丸、附睾和骨髓),显微观察不同基因型小鼠各脏器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分析SOX30基因敲除对小鼠各脏器发育的作用。重点观察睾丸、附睾组织形态及附睾精子数目,检测睾丸组织激素水平,分析SOX30对生殖功能的影响。2.SOX30在DBP致TM4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体外构建DBP诱导TM4细胞损伤模型,通过CCK8法分析DBP染毒对TM4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BP染毒后TM4细胞周期的变化,PCR及WB检测周期相关分子蛋白。通过慢病毒感染和si RNA干扰技术构建SOX30差异表达TM4细胞模型,并采用通过FCM、WB和PCR法分别检测SOX30差异表达后TM4细胞周期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FCM法检测DBP处理及SOX30干扰后TM4细胞周期变化,验证DBP通过调控SOX30表达诱导TM4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1.SOX30基因敲除可导致雄性小鼠部分脏器病理损伤及生精障碍(1)野生型(WW)、杂合型(KW)和纯合型(KK)雄性小鼠体质量之间未见差异(P>0.05);KK组小鼠睾丸脏器指数较WW和KW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SOX30基因敲除影响雄性小鼠睾丸发育。(2)显微观察一般脏器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发现,与WW组和KW组比较,KK组雄性小鼠的部分脏器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大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纤维结节形成;?肝细胞显著增生;?脾脏红髓增生;(4)骨髓巨核成簇伴小梁旁异常分布。结果提示:SOX30敲除可潜在影响大脑、肝脏、脾脏发育和造血细胞分化。(3)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雄性小鼠性腺病理形态观察发现,与WW组和KW组比较,KK组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体积和曲细精管直径变小(P<0.05),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脱落,可见空泡变性和巨细胞,管腔中央无梭形精细胞;KK组附睾病理和精子涂片中未见精子,提示SOX30敲除可导致小鼠生精障碍。通过ELISA法检测3组基因型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T和INH-B的水平,结果发现:与WW和KW组比较,KK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T和INH-B显著下降(P<0.05)。表明敲除SOX30可影响小鼠睾丸T和INH-B合成分泌。2.SOX30基因参与DBP诱导的TM4细胞增殖抑制(1)DBP处理可诱导TM4细胞G1期阻滞通过CCK8法实验发现DBP暴露下可显著抑制TM4细胞增殖,且与DBP暴露诱导TM4细胞G1期阻滞有关;PCR检测发现DBP处理后细胞周期调控分子CDK2、CDK6下降,SOX30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提示DBP处理可诱导TM4细胞G1期阻滞,SOX30、CDK2、CDK6等是候选的调控分子之一。(2)干扰SOX30基因表达可部分恢复DBP诱导的TM4细胞G1期阻滞利用慢病毒感染构建的SOX30过表达TM4细胞模型,发现SOX30过表达可诱导细胞G1期阻滞。PCR和WB验证发现SOX30过表达后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分子CDK2和CDK6降低。同时,在si RNA转染的SOX30敲低细胞模型中,我们发现DBP暴露诱导的TM4细胞G1期能够部分恢复,细胞周期分子CDK2和CDK6的表达也显著升高,进一步证实SOX30参与了DBP诱导的TM4细胞G1期阻滞,且CDK2和CDK6是SOX30发挥调控作用的重要分子。结论:1.SOX30敲除可导致小鼠大脑、肝脏、脾脏出现病理损伤,并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异常,提示SOX30基因可能在大脑、脾脏和骨髓造血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能参与多种脏器的功能调节。2.SOX30敲除可导致小鼠睾丸组织病理损伤、睾丸T和INH-B激素合成分泌异常并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提示SOX30基因在小鼠睾丸发育及生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SOX30参与调控DBP诱导的TM4细胞G1期阻滞,CDK2和CDK6是SOX30参与调控通路中的重要下游分子。
其他文献
在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全国迎来了乡村环境整治、景观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热潮。浙江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余杭区的丘陵山地面积占余杭区总面积的43%,但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山地型乡村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呈现出了“千村一面”、“乡村城市化”的现象,乡村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现有的山地型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研究多为分析后,提出了规划要点和设想,实践意义较差。因此,如何突出山地型乡村风貌,提出山地型乡村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的第四个反映舆论的主要媒体。基于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自主交叉的独有特点,网络舆情受多维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迅速发酵,成为公众舆论焦点,个体舆情也转变为群体舆情,这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近年来,涉农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正确应对、及时处置涉农网络舆情,积极主动预警,建立有效的涉农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防范涉农舆情危机
黑龙江省黑土区白菜根肿病常发,施用生石灰是常用的防治白菜根肿病的方法,施用石灰导致土壤钙和磷有效性降低,如何提高钙和磷养分有效性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白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白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培养和盆栽试验均设10个处理:在施用生石灰条件下应用两种螯合剂,分别为腐殖酸(F)和EDTA(E),分别设置0(不施)、1(低量)
激光热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来改善金属综合机械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热处理数值模拟多数采用光斑能量呈高斯分布的圆形光斑,光斑中心具有最大的温度。与常规淬火硬度相比,激光热处理硬度较高,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在激光热处理工艺中,由于工件的变形极小,因此可以替代其他淬火工艺无法或者难以完成的某些工件或其局部部位的表面强化。本文以非线性结构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森林培育决策系统的现状和趋势,针对人工林培育专家决策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林农的角度出发,设计并研建了人工林培育知识服务与作业法推荐系统。针对林
脓毒血症肾损伤(sepsis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是一种宿主应对感染性打击产生的以肾小球滤过率突然降低、血清肌酐增加或者少尿为特征的常见临床危重症候群
研究目的我国幅员辽阔,高原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在高原地区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众多,边境地区形式复杂多变。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新兵是高原军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心素质要求更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兵战斗力的重要保障。高原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给军人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急进高原新兵不仅面临高原环境的习服,还处于对军营环境的持续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身心压力
目的调查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基线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变化,为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制定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海南某高校151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自行设计个人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取部分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
白化变异类型具有容易分辨的表型性状,是光合作用功能、叶绿体发育机制等研究的理想材料。本论文以绿竹(Bambusa oldhamii)正常及其白化变异类型为材料,对其表观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前体物质的含量、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绿竹及其白化变异类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试图找寻叶色白化对变异类型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两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筛选了导致叶色白化的关键
土壤是地球表面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是岩石风化物的再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系统,为动植物的生长及发育提供必要且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壤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农用地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地是农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农用地土壤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