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套种冬榨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榨菜(茎瘤芥)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茎用变种,在我国四川盆地分化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浙江省的榨菜自四川引入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主产区,并形成浙江东部、北部的春榨菜类型和浙江南部的冬榨菜类型。目前,温州地区为浙江省唯一的冬榨菜产区,基本采用晚稻套种栽培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农民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种植,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一是农民不了解晚稻品种对冬榨菜的生长有哪些影响,对晚稻品种的选择没有针对性;二是农民对冬榨菜的种植密度存在随意性,有三行稻两行菜和四行稻两行菜,不
其他文献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耐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水稻耐逆基因,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对培矮64S(含51,279个转录本)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全基因组在低温、干旱、高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一批逆境响应基因。OsMsr16(Oryza saliva L Multiple Stresses Responsive Gene16)是受低温、高温与干旱诱导,
学位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sp.tritic)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类最重要的病害,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研究证明,选育抗病品种能保持小麦生产品种的抗性稳定和正常更换,持久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杂交育种是品种改良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黑麦(Secale cereale L)是小麦重要的近缘植物,在其染色体上携带有多种有益基因,在小麦遗传育种改良中广泛应用。染色体易位是黑麦染色质
学位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施用,土壤耕作层中的Pb等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这不仅限制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及动物和人体健康。植物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0-24个碱基的内源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与靶基因mRNA的碱基较为精确的互补配对,通过剪切mRNA或抑制其翻译的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
学位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水稻原种场进行,以中粳稻皖稻68号、宁粳4号、徐稻3号和徐稻5号为试验材料,开展机插水稻生育特性和氮磷钾肥配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1、与常规手插秧比较,因机插水稻迟播迟栽后在本田期各生育期均有所推迟,全生育期约比常规手栽稻缩短10-15d,缩短的主要是营养生长阶段,而生殖生长阶段的差异不大。2、手栽稻与机插稻移栽秧龄的不同,手栽稻落谷
学位
本文选用20个糯小麦品系为试材,以扬麦158为非糯对照,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以及RVA参数等淀粉品质和近红外参数、LOX活性、戊聚糖含量等籽粒品质,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总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样段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株高的变幅为62.5cm~98.33cm,其中17
学位
玉米是常见的不耐涝的农作物,植株的生长状态最好是土壤湿度在70%~80%之间,一般情况下,幼苗淹没5天植株就焉枯,无法正常生长。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玉米种植季节恰逢洪涝高发生时期,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的玉米大量减产或绝收。目前我国玉米常规育种缺乏耐淹种质资源,育种进程相对缓慢,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抗涝基因导入玉米中培育具有抗涝的玉米新品种是降低灾害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从水稻变异
学位
本试验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NC 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杂种千粒重性状的优势表现、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对F1千粒重与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优质高产兼顾的杂交粳稻的千粒重范围,构建了优质高产兼顾的杂交粳稻群体结构模式。主要研
学位
本研究选用皖麦33、皖麦48、烟农19、扬麦158和W1032(糯小麦)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设置上部穗位、中部穗位、下部穗位和整穗(CK)4种处理,通过种子大小测定、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SOD、POD、LOX、CAT和ADH五种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来综合评价种子活力,通过整穗(CK)的主要活力指标间相关分析,确定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学位
本文构建了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干涉表达载体,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龙井-43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因素。根据GUS染色情况,对影响农杆菌侵染茶树叶片效果的若干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期为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培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检测了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试验依据。1.咖啡碱合成酶(Tea ca
学位
茶,因其健康功能和宜人的香气,普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是茶叶香气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决定茶叶品质与风味的重要因素。茶树萜类代谢机理和进一步的调控,需要借助转基因技术手段。目前,茶树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难以获得转基因茶树。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已获得的茶树基因序列中,找到了部分茶树萜类代谢上游基因,并通过代谢前体的饲喂,研究了代谢产物对这些基因的表达的调控,旨在探明茶树内源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