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形态结构构建及破碎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从收获到加工整个过程中会运用到脱粒机、清选机等多种机械装置,这些机械装置与小麦籽粒间力的相互作用会使籽粒破碎。而籽粒的破碎有些是发生在其内部,很难将其筛选出来,这些内部破碎的籽粒极易感染霉变或虫害,对粮食的储藏及后续的加工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小麦籽粒破碎特性,对小麦在收获、运输等过程中粮食机械的优化设计,降低这些过程中的破碎损伤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减少储藏过程中由小麦籽粒破碎引起的霉变和虫害提供参考。目前对小麦籽粒破碎特性的研究大多是运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存在着以下问题:(1)小麦籽粒的离散元仿真多是研究籽粒与装置之间接触和运动关系,无法对籽粒的整个破碎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2)目前针对小麦籽粒这种体积较小、形态结构复杂的不规则物体所运用的数值模型多是简单的椭圆形,未考虑其复杂的几何结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单颗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基于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构建了精准的小麦籽粒三维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离散元仿真破碎模型,同时搭建了小麦籽粒破碎实验装置并结合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早期发生在籽粒内部的破碎到最后完全破碎这一动态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小麦籽粒破碎离散元仿真模型。基于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取单颗籽粒二维切片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完成切片图像的降噪、分割以及各组织模型的重建。最后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对重建模型进行修复与光滑处理,完成小麦表皮、胚和胚乳组织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小麦籽粒破碎离散元仿真模型。(2)离散元仿真参数的确定。对单颗小麦籽粒进行单轴压缩实验,获取了不同含水率下的小麦籽粒的临界破碎载荷、压缩位移和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的弹性模量与含水率之间为负相关,临界破碎力与含水率之间为负相关,压缩位移与含水率之间为正相关。基于休止角实验,构建了17、49、80和126球仿真模型,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休止角的显著接触参数为:小麦-小麦静摩擦系数、小麦-小麦滚动摩擦系数和小麦-有机板静摩擦系数;运用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对接触参数进行了标定,这3个显著参数结果分别为:0.185、0.046和0.203;运用这四种填充球模型对标定的参数进行验证发现:离散元模型外轮廓相似的情况下,内部填充球的数量对休止角的影响较小。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和离散元仿真,运用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对粘结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为:法向刚度9.44×1010 N/m~3、切向刚度8.42×1010 N/m~3、临界法向应力5.21×10~6 Pa、临界切向应力4.44×10~6 Pa。(3)小麦籽粒破碎特性研究。搭建了小麦籽粒冲击破碎实验装置,结合离散元仿真与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横向放置和纵向放置的小麦籽粒从开始的内部破碎到最后的完全破碎这一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验证了小麦籽粒离散元破碎模型的准确性。在横向放置时:冲击力在39.50~111.31 N间,小麦籽粒内部开始破碎出现裂纹,裂纹随着冲击力的增大逐渐增加;冲击力在113.312~119.04 N之间,小麦籽粒内部裂纹扩散至籽粒外表面,在作用力接触面的侧边出现破碎;冲击力大于119.04 N时,籽粒外表面的裂纹逐渐扩大至整个籽粒,籽粒沿腹沟劈裂成两半,并逐渐破碎成块状。在纵向放置时:冲击力在30.99~60.76 N间,小麦籽粒内部开始破碎出现裂纹,裂纹随着冲击力的增大逐渐增加;冲击力在60.76~75.33 N之间,小麦籽粒的外表面出现破碎,破碎同样出现在作用力的侧边;当冲击力在大于75.33 N时,籽粒外表面的裂纹逐渐扩大,并扩散至整个籽粒,籽粒逐渐破碎成块状。
其他文献
传统面团发酵剂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多菌种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丰富,蒸制出的馒头具有比利用安琪酵母等单一菌种所制作的馒头更清香的风味与独特的口感。因此,本研究以河南商丘的酵子(JZ)与山东德州的老面(LM)两种传统面团发酵剂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贮藏条件(时间、温度及包装方式)对JZ与LM发酵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深入解析在-20℃贮藏180 d前后不同发酵面团
学位
群智能优化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为解决路径规划、物资调度和参数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天牛须搜索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作为群智能优化算法的代表,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寻优性能优越的特点,在众多的算法中脱颖而出,备受研究者的青睐。但是由于该算法在运行过程的后期存在欺骗性和多样性丧失的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早熟收敛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并结合算法的
学位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软土地基受到越来越多的卸荷作用影响,如深基坑开挖,沟渠开挖,堆载预压的超载卸除等。但当前的软土变形规律主要基于加荷试验而得到的,针对于卸荷作用下软土地基变形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完善软土卸荷变形理论。通过对卸荷作用下软土变形的深入研究,掌握软土地基的卸荷变形规律,从而对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有限元模拟三个方面对卸荷
学位
粮食仓储是粮食生产流通的重要环节。我国是世界上粮食储藏数量最大、储藏时间最长的国家。粮食的储存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管理好“天下粮仓”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大型粮仓的局部异常粮情处理已成为我国在粮食储存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现有处理局部异常粮情方法中存在的人工处置耗时费力、处理不彻底,尤其对粮仓深处局部变质粮无法高效清除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末端生长型柔性机器人,主要研究包
学位
辊式磨粉机是最主要的制粉设备,喷砂辊作为磨粉机的“心脏”,其表面形貌直接影响面粉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准确判断其表面磨损程度,及时修复或更换喷砂辊,能有效提升面粉品质和产量、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效益。本文以实验采集的喷砂辊磨损过程的表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对其图像特征和分形特征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定量表征喷砂辊表面磨损程度的特征参数。最后根据市场需求与实际测量环境
学位
人工智能、5G、传感器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以自动导引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智能制造车间、机场码头、危险场所和特种作业等领域。AGV作为工业应用领域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之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出台,智能化的AGV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导航技术作为AGV的核心技术之一,
学位
人类对电的认识是从静电开始的,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发现了静电现象。我国东汉时期的《论衡》就有了关于“顿牟掇芥”的记载。认识静电后,人类积极的利用了这一现象,静电复印、除尘等都是对静电的有效利用,但在生产加工领域,静电现象带来的更多是安全上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具有分散性和悬浮性的食品粉体,比其他物品更容易积累静电。因此对粉体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减少其带来的危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小麦
学位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谷物之一,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的安全性关乎国民生计。然而玉米在生产、运输、储存期间可能会受到一些油漆、煤炭、真菌等污染,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对国民健康造成损害。因此,研究一种对污染籽粒快速、实时检测的技术,对保障我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污染籽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现有的检测技术,以期研究一种快速、高效、动态的污染籽粒检测技术。根据玉米污染籽粒与正常籽粒
学位
旋转机械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设备,转子系统作为旋转机械核心部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是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和避免造成经济财产损失的先决条件。转子系统往往在复杂工况下运行,背景噪声和多变的载荷使故障信息湮没在干扰信号中,导致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目前,基于数据驱动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方法计算当前输出时结合历史信息的权重,拥有较强的时序数据特征提取能力,在故障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转子系统
学位
废白土(SBE)是植物油精炼行业中对原油进行漂白处理后产生的工业废弃物。SBE在厌氧条件下经过热解处理得到废白土炭(SBE@C),在此基础上制备磁性废白土炭(n ZVI/CTAB-SBE@C和S-n ZVI/CTAB-SBE@C),对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药物化合物—双氯芬酸(DCF)进行去除。通过对材料的表征及分析,确定反应机理。对SBE进行资源再利用,实现了以废治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具体的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