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人物研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长历史。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析,但在有些方面尤其是在《红楼梦》人物交际策略研究这方面还远远不够。现有的《红楼梦》人物交际策略研究中,只有少数利用了语用学理论对小说中人物高度依赖人际关系类型而确定的礼貌策略做出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本文以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模型为基础,以Wood & Kroger利用权势与亲疏维度对人际关系进行划分的类型为依据,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探究礼貌策略选择与人际关系类型的关联方式。研究的语料选取自王熙凤的言语,此人物为《红楼梦》中最典型和最擅长交际的人物之一。首先,本文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等级对Wood & Kroger的人际关系类型做出调整,去掉其中王熙凤没有的人物关系,补充王熙凤拥有而原分类中没有的人物关系,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王熙凤和与其进行过言语交际的人物归类为六种,即上级且生疏、上级且亲密、同级且生疏、同级且亲密、下级且生疏、下级且亲密。然后,根据Brown & Gilman的呼语研究中V形式和T形式在权势与亲疏影响下的使用分布情况,本文针对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的使用提出如下假设:对上级且生疏的人,王熙凤倾向于使用非公开礼貌策略;对下级且亲密的人,王熙凤倾向于不使用补救策略;对同级的人,王熙凤判断此人与自己是否亲密,如果是,则倾向于不使用补救策略,如果不是,则倾向于使用非公开礼貌策略。本研究在语料选取过程中,每种类型尽可能选取不同人物的六条语料以保证语料选取的客观性,在利用礼貌策略分析三十六条语料之后对每种类型中的礼貌策略使用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本文得出以下发现:1)对上级且亲密的人,王熙凤倾向于使用非公开礼貌策略;对下级且生疏的人,王熙凤倾向于不使用补救策略。2)对同级的人,王熙凤倾向于对亲密的人不使用补救策略,而对生疏的人使用非公开礼貌策略。3)对上级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王熙凤很少不使用补救策略;对同级和下级的人,特别是下级的人,王熙凤常不使用补救策略。4)对同一类型的人,王熙凤不止使用一种礼貌策略。值得指出的是,对下级且生疏的人,她软硬兼施,不仅倾向于不使用补救策略,而且还常使用积极礼貌策略。5)总的来说,王熙凤最常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其次为不使用补救策略和使用非公开礼貌策略,最少使用消极礼貌策略。6)权势因素较之亲疏因素在礼貌策略的选择中更为重要。通过对比结果与假设,本研究认为偏差的原因在于显性权势和隐性权势的差异。对同样拥有显性权势的人,人们往往对其中总是拥有较多隐性权势的人更礼貌。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王熙凤—一个极其善于通过把握与对话者之间的权势和亲疏关系来实现交际成功的人。除此之外,本文还为当今人们如何利用礼貌策略与他人交往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家政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需求内容不断扩大而产生的一个新生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家庭服务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这句词,道出了情感对人的巨大影响。建筑作为艺术、情感和技术的结合品,是可供人享受其空间的艺术载体。教堂的庄严肃穆,学校的
<正>狂犬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云南省楚雄州自2006年在牟定县报告5例狂犬病病例以来,5年间均未发生过狂犬病流行
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斜拉索长度越来越长。斜拉索柔度大、质量小、结构阻尼低,极易在风荷载和主梁激励的作用下发生振动。风雨激振是在风和雨的共同作用下斜拉索发生的
利用细菌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了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幼虫内生细菌的种类,并通过圆叶片法初步研究了这些内生细菌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建设加油站的全过程中,大部分都存在着工程建设超出预算成本、结算超出预算等情况,为了更好的将加油站工程建设造价成本控制需要充分将其造价成本、建设周期等有关因素进行考
<正>河北分行秉承家国情怀,坚持"造血"和"输血"相结合,调动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瞄准贫困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初始硝基苯浓度、零价铁含量和pH值对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硝基苯初始浓度为311.25mg/L条件下,零价铁含量分别是100、50和25g/L时
董传策谪桂十年,留下了将近800余首的诗作,其中描写广西果木的诗篇达21首之多。这些诗作具有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本文对董传策在南宁期间有关果木的诗篇进行考察,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消费习惯逐渐向多样化、快捷化发展.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的当下,人们期待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