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钻孔均衡增加煤层透气性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范围提高煤层透气性是高效抽采煤层气(瓦斯)的关键。传统煤层增透技术如密集钻孔、水力割缝等单孔增透范围偏小、抽采效率较低;常规水力压裂技术受地应力束缚易形成单一裂缝,裂缝两侧增透“空白带”内遗留瓦斯在后续煤炭开采过程中易诱发瓦斯灾害等事故。如何在煤层内大范围均衡构造裂隙网络是实现煤层瓦斯全面高效抽采的关键。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煤矿井下树状钻孔均衡增加煤层透气性的方法,即利用穿层钻孔作为树干孔,通过自进式水射流技术沿树干孔转弯90°,在煤层径向钻进形成多层树枝孔(分支孔),构造树状钻孔抽采网络,均衡卸压增加煤层透气性。研究树状钻孔卸压煤层裂隙场演化、瓦斯流动等规律,从而揭示该方法的均衡增透机理,对后续相关技术研发以及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开展多分支孔卸压煤层裂隙场演化与分布特征研究,建立煤层多尺度热流固耦合模型,分析树状钻孔改造后煤层瓦斯流动规律;基于自主研发的真三轴热流固耦合抽采试验系统,探讨分支孔参数对树状钻孔抽采煤层瓦斯能力的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揭示了多分支孔卸压煤层裂隙场演化机制。阐明了分支孔间卸压煤体利用地应力诱导形成均衡导流缝网的基本原理,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理论,数值分析获得了分支孔布置参数、地应力以及煤体物性参数对煤层裂隙场演化与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发现分支孔长度、分支孔数量、地应力、抗拉强度以及内摩擦角是影响裂缝数量和均匀度等的主要因素,并得到了这些参数与均匀系数、裂缝数量以及裂缝密度等之间的计算公式。(2)建立了煤层多尺度热流固耦合模型,揭示了孔隙-裂缝-多分支孔煤层中瓦斯的流动规律。分支孔改造煤层后,裂隙场与分支孔共同引导煤层瓦斯流动,模拟分析时忽略裂隙场影响将使得瓦斯流动范围被低估。获得了裂缝开度、瓦斯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对树状钻孔抽采煤层瓦斯流动范围的影响规律,并定量分析了瓦斯流动范围在不同抽采阶段对裂缝开度、原始煤层渗透率以及Langmiur体积常数等参数的敏感程度。(3)基于自主研发的真三轴热流固耦合抽采试验系统,揭示了分支孔参数对树状钻孔抽采瓦斯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树状钻孔抽采流量以及煤体瓦斯压力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明确了树干孔的瓦斯增产系数ζ与分支孔长度、分支孔数量的关系:分支孔总长度越长,瓦斯增产系数ζ越大;当分支孔总长度一定时,分支孔数量比分支孔长度更能影响树状钻孔的瓦斯抽采能力。(4)在河南某矿开展了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树状钻孔与密集钻孔技术的增透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抽采71天后,树状钻孔四周会形成一个瓦斯压力均匀降低区(下降幅度均超过75%),且该区域远大于普通钻孔的抽采影响范围(瓦斯压力下降幅度超过10%);与密集钻孔技术相比,树状钻孔单孔瓦斯抽采量提高了3.4~5.9倍,且抽采巷+200~+400 m区段内238个树状钻孔35天累计抽采瓦斯总量是+400~+600 m区段内938个普通钻孔的1.4倍。现场试验说明了树状钻孔方法均衡增加煤层透气性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骨骼肌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主要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约占成人体重40%。骨骼肌收缩的力是人体的动力来源,此外骨骼肌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活动组织,如何维持并提高骨骼肌功能对人体健康维持至关重要。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SCs)是一种起源于胚胎中胚层的干细胞,SCs稳态的维持是骨骼肌生长及再生的基础。SCs数量和功能下降是多种骨骼肌相关疾病的核心细胞学基础,包括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服务企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顾客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等待被营销的对象而是服务企业可以合作的重要生产资源。能否有效地与顾客进行合作,并充分利用顾客自身拥有的消费潜力来一起创造价值是服务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经济状态中,消费者往往只能够被动地参与到服务企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去。在这种形势下,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往
将Cr(Ⅵ)还原成Cr(Ⅲ)是降低废水中铬污染危害的关键。用零价金属(ZVM)还原解毒Cr(Ⅵ)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且零价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在实现Cr(Ⅵ)还原的同时可获得一定量总铬的固定。但ZVM表面钝化问题致使其失电子能力下降,如何提高ZVM的反应活性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本课题在考察了微米零价铁(mZVI)及微米零价铝(mZVAl)除Cr(Ⅵ)效能及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强化ZV
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新兴污染物在全世界范围水环境中不断检出,虽然存在浓度低但危害却不容忽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在设计之初缺少设置针对性的处理单元,导致现有工艺对抗生素处理效能并不理想。真空紫外(VUV)高级氧化是一种利用高能光谱辐照水分子原位生成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物种来降解污染物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药剂投加和节省能耗的优点。该技术在上世纪中叶即有报道,但近年来依赖
在金属矿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中,充填体与预留矿柱协同作用,支撑上部顶板围岩,形成矿柱-充填体协作支撑支护系统。由于现场施工很难实现完全充填接顶,因此一般认为充填体是抑制矿柱侧向膨胀而表现为被动支护作用,但是充填体的侧向支护作用只有矿柱处于峰后变形失稳阶段才得以充分发挥。在充填体发挥支撑作用过程中,矿柱和充填体之间的接触面的抗剪性能是影响矿柱-充填体相互作用及其支撑性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充填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化石燃料的燃烧仍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氮氧化物(NOx)是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排放会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源NOx的排放控制,自2011年以来,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明显。以氨气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NH3-SCR)是目前最为成熟、高效的NOx脱除技术,其在电站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中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因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及生物放大和累积效应,导致其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研究表明PAHs是三峡水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且因具有较低的水溶性而更容易汇集于厌/缺氧的土壤/沉积物中。尽管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PAHs污染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PAHs的主要生物转化/降解途径尚缺乏
研究一:血管化骨瓣修复面中部创伤性骨缺损的数字化流程和临床应用研究1目的:基于面中部创伤性骨缺损具有临近部位骨折、缺损范围不规则、常涉及面部美容单元、软硬组织缺损共存、二期修复手术中的瘢痕、易感染等特点,评估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血管化骨瓣修复重建面中部创伤性骨缺损的精度及临床效果,建立相应临床工作流程。材料与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血管化游
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5年生存率不足20%。对于早期NSCLC患者,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有高达45%的早期NSCLC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因此对患者的动态评估和预后分析有利于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环异倍体细胞(circulat
研究背景及目的:作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众多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只有部分对治疗敏感的患者可以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响应率。作为人体内主要的益生菌之一,双歧杆菌已被多项动物研究和人体临床研究证实,在机体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现象背后的详细机制。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具有低免疫原性特征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