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中AF协作频谱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谱资源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且有限的资源。随着无线技术迅猛的发展,频谱资源面临着较严重的紧张局面。对此引起了通信业界的广泛的关注,如何解决频谱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业界的一个焦点。因此,有学者提出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利用无线电的认知能力,发现空闲的频谱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解决频谱资源短缺的被动局面。  由于认知无线电能够智能的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而频谱检测则是认知无线电中的一个基础的核心技术,认知无线电的首要任务既是对频谱空穴的感知,从而判断认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该段频谱。为了准确的判断频谱检测的结果,近年来,协作通信被引入到认知无线电技术中,即利用协作的频谱检测手段提高系统的感知性能。这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定义,回顾了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协作的信道估计算法的概述,为下文的展开讨论做了铺垫。  在第二章中,文章系统的讨论了现有的频谱检测方法。给出了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的基本假设,以及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的基本参数。逐一的分析了频谱检测的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单点检测与多点协作检测。最后在多点协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硬合并方式采用部分信噪比较高的认知用户进行合并的策略,我们发现该策略要优于利用全部的用户合并的策略,并给出了最佳的部分合并的用户数。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协作通信在认知无线电领域的应用,对比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协作通信的模式。着重的分析了基于时分复用放大前传模式的协作频谱检测模型,并推导了基于该模型的系统检测概率。在此基础上,本章针对理想信道估计这一在实际系统中很难实现的假设,重新分析了信道估计误差对该系统影响。推导了系统在非理想信道估计下的性能参数,并通过仿真证实了信道估计误差将严重的影响检测系统的性能,使频谱检测参数得到严重的恶化。从而引出下一章针对协作信道估计的研究。  第四章则围绕AF协作信道的信道估计展开研究。通过对信道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了AF协作信道的特点,比较了其与传统的点对点信道的不同。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信道估计算法,并重点的分析了以上方法对于AF协作信道的适用性,从而选择了较为合适的LMMSE估计算法。接着给出了AF链路的误码率性能的理论值,为下文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在前几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理论建立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通过仿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给出了仿真系统,建立了基于DS-CDMA系统的AF协作模型。在对信道估计的仿真研究中,我们引入了时延窗结构,抑制了噪声的影响,进一步的提高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最后,我们分析了在利用加窗的LMMSE信道估计算法下,AF协作频谱检测系统性能的改进。
其他文献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地波 OTH(Over-The Horizon)雷达是以海军舰队的多艘军舰为离散装载平台的全新体制的雷达。这种雷达体制先进、性能优越、功能强大,且系统资源配置灵活,能在复
本文以LTE-Advanced技术演进为目标,对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讨论的大规模天线技术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表明,大规模天线系统在提高用户数据速率、提升用户服务质量等方面具
本文以存在时间弥散与频率弥散的双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宽带无线接入问题为应用背景,围绕各种载波技术的抗衰落性能展开。由于在无线信道上进行高速率通信时受到多径效应的影
针对现阶段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器实时性不高、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改进了现有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算法,并依据改进后的算法给出了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方案的
在现代雷达系统研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雷达工作环境进行模拟,雷达杂波是构成雷达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雷达杂波的建模和仿真能够实现对雷达工作环境的成功再现,对
随着无线通信中不同网络、不同业务和不同接入方式的不断增长,无线频谱资源使用日趋频繁,整个无线频谱空间被划分的所剩无几。如何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分辨测向技术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空域信号处理技术,其主要目标是研究提高空间信号源来波方向的估计精度、角度分辨力并提高运算速度。高分辨测向技术以其优异的
伴随着多租户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学术界和工业界提出了许多新型网络虚拟化技术来应对新的挑战。这些网络虚拟化技术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被广泛采用部署,云服务
离子检测器,是质谱仪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质谱仪器的“眼睛”。近些年来离子检测系统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基本上都是要求工作于真空环境下,这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