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MRI为评估手段,比较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腰椎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面积及厚度,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多裂肌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份至2016年12月份在我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治疗的6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为21-64岁。选取在我院体检的资料齐全健康人6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为24-62岁。选取MRI图像T2加权像L1/2、L2/3、L3/4节段椎间盘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应用PACS系统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了不同节段腰椎多裂肌的总截面积、单纯多裂肌截面积、多裂肌厚度,并且评估了双侧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程度。以Excel整理和录入原始数据资料,应用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分析,用例数(n)和百分比(%)描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各比值比(odds 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卡方分析和方差检验显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具有年龄大、BMI偏大、总多裂肌截面积减少、总单纯多裂肌截面积减少、平均多裂肌厚度较小、脂肪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的增加、总多裂肌截面积的减少、总单纯多裂肌截面积的减少、平均多裂肌厚度降低、脂肪化程度较高均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多裂肌的退变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明显萎缩,主要表现为多裂肌的面积减小,多裂肌的厚度降低以及多裂肌的脂肪化程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