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salprzelactone的全合成及基于oxidation/aza-Cope-Mannich串联反应合成吡咯烷化合物的研究两章内容。第一章:(±)-salprzelactone的全合成Salprzelactone是从甘西鼠尾草的根部分离得到的具有新颖骨架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其对枯草芽孢秆菌、产气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我们开展(±)-salprzelactone的全合成研究,共尝试了两条合成路线。第一条合成路线的策略为设想通过对中间苯环的构筑来实现(±)-salprzelactone的合成,然而分别尝试了分子间Heck反应、Diels-Alder反应以及自由基反应均未能实现。更换策略后以已知化合物萘酰胺为关键中间体,依次进行酰胺诱导的邻位甲酰化、分子间aldol反应及环化内酯化反应,完成了(±)-salprzelactone的首次全合成。第二章:基于oxidation/aza-Cope-Mannich串联反应合成吡咯烷化合物的研究Aza-Cope-Mannich串联反应由于具有高度立体选择性以及很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在天然产物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该反应亚胺离子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由胺和羰基前体缩合产生,由噁唑烷产生以及由氰基转化产生。我们设想直接由1-苄胺-3-烯-2-丁醇在苄位进行氧化,原位得到亚胺离子,随后发生aza-Cope-Mannich串联反应得到吡咯烷化合物。然而,我们试图通过改变氮原子上的保护基来改变氮原子的电子密度,分别以取代基为对甲基苯磺酰基、苄基、甲基及苯基的化合物为底物进行oxidation/aza-Cope-Mannich串联反应均未能得到目标产物。其中,取代基为对甲基苯磺酰基的化合物在I2作用下高选择性地得到单一的环氧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相对构型以及后续的合成转化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