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和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又称为水滑石,它具有优良的结构和层间化学特性,在吸附与绿色催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水滑石的纳米复合材料,因为其在反应活性、可调性、稳定性以及循环利用特性等方面的优势,一直以来都是基础科研和工业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由于水滑石层间阴离子的可调性,便于发挥水滑石主体层板的限域效应以及与层间阴离子间的协同效应,为发展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经济合理的设计,发展环境友好型水滑石基先进纳米复合材料。因此,在本论文第一章中,我们着重介绍了水滑石的特性、结构、表征、合成制备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  在第二章中,我们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溶胶凝胶法以及原位水热合成法,设计制备了交织的聚丙烯腈/水滑石(LDH/PAN)纳米复合膜;利用柱吸附技术,实现了污染水中六价重金属铬的有效去除。该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方程,能够实现室温条件下99%的去除效果,膜在4.8mL/min的流速下达到231mmol/g的承载率。这种柱吸附技术显示出催化剂高效率的简便分离和重复利用等特性。  第三章依次通过无模板水热合成法、煅烧法、以及原位次级再生法,设计制备了球型ZnMgAl-LDO/(MgAl,NiAl,ZnAl)-LDOs微/纳米复合材料,并首次研究了该类球型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性能;在12.5mL/min的最优化流速下,实现了不间断模式下10mg/L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我们的研究表明,煅烧后的ZnMgAl-LDO/MgAl-LDO复合材料在pH=6.7的氟离子溶液中,最大吸附量可达2g/L。该技术显示出此类催化剂性能优良、操作简单、可重利用等优点。  在论文第四章中,我们首先通过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了球型ZnMgAl-LDH复合材料,并通过450℃煅烧和在SiW11多金属氧酸盐溶液中重构,制备了球型ZnMgAl-SiW11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废水中偶氮类染料的光降解实验,实现在室温条件下10mg/L亚甲基蓝溶液在110分钟内95.41%的降解率。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此外,该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沉淀法毫不费力地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并且重复使用至少十次,没有明显活性组分流失和二次污染产生。
其他文献
稀土金属铈是土壤中丰度最高的稀土元素,近些年作为有潜力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转化过程。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杂环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大多数含有含氮杂环。含氮杂环化合物易于进行结构改造,从而引入多种功能性基团,能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有机金属材料和光电材料等相关领域。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一直吸引着有机化学家的兴趣。本论文
各种有机化学反应网络在生命体系中普遍存在,并且其可能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核心。网络动力学调控生命功能如细胞分裂、生理韵律、神经脉冲和趋药性,并且调控生物体的演化。远离平衡态的反应体系具有展示自发网络动力学的潜力,例如自发斑图的形成、双稳态性和周期振荡。因此,生物相关的有机物质的自组装非线性动力学调控网络在早期生命起源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其调控网络的动力学过程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具有
学位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传统能源主要的担载形式,目前正面临着短缺甚至枯竭的境况,同时这类传统能源形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然而,现有的可替代的能源形式
联苯乙酸,英文名称为Felbinac,是一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它可以治疗由前列腺素分泌造成的关节和肌肉的疼痛、肿胀和炎症。联苯乙酸可以抑制人体中前列腺素的分泌,同时会引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Light Emitting Devices,OLEDs)具有启动电压低、超薄、视角宽以及温度特性好等优点,具有优于液晶显示器的特性与品质,因而倍受各国研究者重视,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