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锥束CT三维重建中高速流水线DHT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层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的出现,医用CT正在向着螺旋锥束CT转变。用螺旋锥束扫描方式重建得到的图像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但由于这种成像方式在理论上比较复杂,技术实现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实现的速度方面一直是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其中希尔伯特滤波和反投影成像是制约实时性的两个关键步骤。本文是对其中希尔伯特滤波部分做的探索性研究。本文作为螺旋锥束CT(CBCT)三维重建的FPGA硬件加速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了Katsevich精确重建算法中滤波部分离散希尔伯特变换的实现方法,提出了高速流水线硬件结构。通过对以此课题为背景的探索,同时提出了离散希尔伯特变换的高速硬件设计方法,并在FPGA平台上成功实现。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深入研究了螺旋锥束CT Katsevich算法成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对希尔伯特滤波及其三种实现方法作了深入剖析和对比,阐述了选取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实现离散希尔伯特变换的理由。其次,对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快速算法进行了展开比较,最终提出使用Winograd算法和CORDIC算法实现流水线DHT,并对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完成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功能仿真通过。最后在基于Xilinx公司Virtex-5系列XC5VLX50T FPGA器件的ISE10.1环境中实现了其硬件结构。最终仿真正确,综合结果Slice使用率约为50%,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00MHz,并将整个设计在ML-561开发板上测试通过。本文设计的高速流水线结构的离散希尔伯特变换,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为今后螺旋锥束CT三维图像重建的整体实时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并且在实时性和成本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教师必须紧跟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转变理念、与时俱进。在本文中,笔者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要”:即审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革新教学手段;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审视;提高;更新;优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2  《思想政治課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北北部干旱区牧草蜘蛛群落及对主要害虫控制的研究”,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害虫控制的发展历程和目
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微加热器在气体传感器、红外发射器、气体流量计、微热量计、红外光源等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微加热器具有
期刊
期刊
光子技术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传输高速数据信号,具有可传输数据容量大的特点,在高速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容量提升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采用硅基光子器件代替传统的电子线路,是实现硅基器件集成是目前研究的趋势,因为全光操作减少了信号传输过程中节点处光电转换或电光转换处的功耗。利用光学非线性效应是实现全光操作的有效途径,而光学双稳态存在逻辑态的变化是实现全光逻辑操作、全光信号处理的重要特质。硅基集成器件也在往集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