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毒代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模型动物家兔动脉血中氰根、硫氰酸根和2-氨基噻唑啉-4-羧酸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断出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的时间。2.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初步研究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后激活的代谢通路和产生的差异性代谢物。3..初步探究染毒家兔血样中促进2-亚氨基噻唑烷-4-羧酸转化为2-氨基噻唑啉-4-羧酸的外界条件。方法:1.氰化物中毒动物模型建立氰化物入体时间推断模型:健康家兔6只,雄性,适应环境1周后禁食12h,以1/2LD50剂量灌胃(LD50=5mg/m L,Chem IDplus,https://chem.nlm.nih.gov/),后以0、0.25、0.5、0.75、1、2、3、4、6、8、10、12、24小时不同时间点进行颈动脉取血,于-80℃条件下保存。氰化物代谢组学模型: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12只,雄性,体重约(220±20)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左右。对照组大鼠禁食、禁水过夜后,眼眶取血500μL,置于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于-80℃条件下保存。促进ITCA向ATCA转化条件的研究: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氰化钾溶液,剂量为5 mg/kg(LD50,Chem IDplus,https://chem.nlm.nih.gov/),20分钟后眼眶取血500μL,置于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于-80℃条件下保存。健康家兔,先耳缘静脉取血作为空白血,再用2LD50剂量的氰化物灌胃,15min后颈动脉取血作为染毒血样,于-80℃条件下保存。2.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血液样品衍生化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氰化物含量,经蛋白沉淀后,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检测SCN-含量,经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检测2-氨基噻唑啉-4-羧酸(ATCA)含量;血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冷冻旋转浓缩仪旋干,甲醇复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QTOF)检测;血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后,氮吹,甲醇复溶,LC-MS/MS检测ATCA含量。3.数据处理方法:DAS3.0药代动力学软件、SPSS20统计学软件、Profinder B.08.00、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和SIMCA14.1。结果:1、氰化物入体时间推断以ATCA、CN-和SCN-浓度比值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用多项式进行氰化钾入体时间推断方程如下:ATCA/SCN-y=283.67e-81.36x,R2=0.9608ATCA/CN-y=7.9994x3-23.365x2+23.603x-5.0549 R2=0.9851SCN-/CN-y=0.0003x3-0.0232x2+0.6276x-1.9197 R2=0.98262、氰化钾中毒大鼠血液的代谢组学研究使用Profinder B.08.00、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软件和Metlin数据库,结合结合FC>2.0且P<0.05的条件最终得出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性代谢物共18种:磷脂酰乙醇胺、苏氨酸、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赖氨酸、(Z)-11-十八碳烯酸、谷氨酸、11-beta-hydroxyandrosterone-3-glucuronide、N-油酰基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植物鞘氨醇、木质素酸A、二氢尿嘧啶、血溶性磷脂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精氨酸、油酸和血栓素B2。利用Metabo Analyst对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在KEGG数据库中,根据-log(P)>0.5且Pathway impact值大于0.05,共筛选出6条代谢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β-丙氨酸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组氨酸代谢通路、丙氨酸代谢通路、天冬氨酸代谢通路、谷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代谢通路和脯氨酸代谢通路。3、促进ITCA向ATCA转化条件的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只家兔血液样本,考察三个组:室温(17℃)空白血组、室温(17℃)染毒组和室温(17℃)染毒p H=10(精确p H试纸)组,在48小时内的每个时间点下,ATCA的浓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S-N-K多重检验且检验水准α=0.05)。在0 h下,空白血液组中ATCA的浓度为62.35±2.51ng/m L,2LD50组中ATCA浓度为629.88±8.06ng/m L,2LD50和p H=10组中ATCA浓度为669.41±14.96ng/m L。在3 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61.09±7.50m L、512.27±1.56ng/m L和971.15±4.55ng/m L。在12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72.20±3.42ng/m L、440.41±8.88ng/m L和814.60±3.97ng/m L。在16 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79.80±3.90ng/m L、444.53±5.51ng/m L和613.39±4.75ng/m L。结论:1、初步探究了氰化物原体及其代谢物在染毒家兔体内的代谢规律,根据ATCA、CN-和SCN-两两间浓度比值推断氰化物24h内的入体时间。2、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和原理,初步推断了氰化钾入体后所影响的差异性代谢物并确定了其主要代谢通路。3、当外界温度为17℃且p H=10时,可以促进ITCA向ATCA的转化。当改变染毒血的外界条件后ATCA的增加量要远远高于处于相同条件下空白血中ATCA的增加量,可以为区分染毒血样和空白血样,从而鉴定是否是氰化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