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在动物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毒代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模型动物家兔动脉血中氰根、硫氰酸根和2-氨基噻唑啉-4-羧酸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断出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的时间。2.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初步研究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后激活的代谢通路和产生的差异性代谢物。3..初步探究染毒家兔血样中促进2-亚氨基噻唑烷-4-羧酸转化为2-氨基噻唑啉-4-羧酸的外界条件。方法:1.氰化物中毒动物模型建立氰化物入体时间推断模型:健康家兔6只,雄性,适应环境1周后禁食12h,以1/2LD50剂量灌胃(LD50=5mg/m L,Chem IDplus,https://chem.nlm.nih.gov/),后以0、0.25、0.5、0.75、1、2、3、4、6、8、10、12、24小时不同时间点进行颈动脉取血,于-80℃条件下保存。氰化物代谢组学模型: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12只,雄性,体重约(220±20)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左右。对照组大鼠禁食、禁水过夜后,眼眶取血500μL,置于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于-80℃条件下保存。促进ITCA向ATCA转化条件的研究: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氰化钾溶液,剂量为5 mg/kg(LD50,Chem IDplus,https://chem.nlm.nih.gov/),20分钟后眼眶取血500μL,置于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于-80℃条件下保存。健康家兔,先耳缘静脉取血作为空白血,再用2LD50剂量的氰化物灌胃,15min后颈动脉取血作为染毒血样,于-80℃条件下保存。2.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血液样品衍生化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氰化物含量,经蛋白沉淀后,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检测SCN-含量,经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检测2-氨基噻唑啉-4-羧酸(ATCA)含量;血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冷冻旋转浓缩仪旋干,甲醇复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QTOF)检测;血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后,氮吹,甲醇复溶,LC-MS/MS检测ATCA含量。3.数据处理方法:DAS3.0药代动力学软件、SPSS20统计学软件、Profinder B.08.00、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和SIMCA14.1。结果:1、氰化物入体时间推断以ATCA、CN-和SCN-浓度比值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用多项式进行氰化钾入体时间推断方程如下:ATCA/SCN-y=283.67e-81.36x,R2=0.9608ATCA/CN-y=7.9994x3-23.365x2+23.603x-5.0549 R2=0.9851SCN-/CN-y=0.0003x3-0.0232x2+0.6276x-1.9197 R2=0.98262、氰化钾中毒大鼠血液的代谢组学研究使用Profinder B.08.00、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软件和Metlin数据库,结合结合FC>2.0且P<0.05的条件最终得出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性代谢物共18种:磷脂酰乙醇胺、苏氨酸、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赖氨酸、(Z)-11-十八碳烯酸、谷氨酸、11-beta-hydroxyandrosterone-3-glucuronide、N-油酰基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植物鞘氨醇、木质素酸A、二氢尿嘧啶、血溶性磷脂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精氨酸、油酸和血栓素B2。利用Metabo Analyst对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在KEGG数据库中,根据-log(P)>0.5且Pathway impact值大于0.05,共筛选出6条代谢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β-丙氨酸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组氨酸代谢通路、丙氨酸代谢通路、天冬氨酸代谢通路、谷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代谢通路和脯氨酸代谢通路。3、促进ITCA向ATCA转化条件的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只家兔血液样本,考察三个组:室温(17℃)空白血组、室温(17℃)染毒组和室温(17℃)染毒p H=10(精确p H试纸)组,在48小时内的每个时间点下,ATCA的浓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S-N-K多重检验且检验水准α=0.05)。在0 h下,空白血液组中ATCA的浓度为62.35±2.51ng/m L,2LD50组中ATCA浓度为629.88±8.06ng/m L,2LD50和p H=10组中ATCA浓度为669.41±14.96ng/m L。在3 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61.09±7.50m L、512.27±1.56ng/m L和971.15±4.55ng/m L。在12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72.20±3.42ng/m L、440.41±8.88ng/m L和814.60±3.97ng/m L。在16 h下,三组样本中ATCA浓度分别为79.80±3.90ng/m L、444.53±5.51ng/m L和613.39±4.75ng/m L。结论:1、初步探究了氰化物原体及其代谢物在染毒家兔体内的代谢规律,根据ATCA、CN-和SCN-两两间浓度比值推断氰化物24h内的入体时间。2、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和原理,初步推断了氰化钾入体后所影响的差异性代谢物并确定了其主要代谢通路。3、当外界温度为17℃且p H=10时,可以促进ITCA向ATCA的转化。当改变染毒血的外界条件后ATCA的增加量要远远高于处于相同条件下空白血中ATCA的增加量,可以为区分染毒血样和空白血样,从而鉴定是否是氰化物中毒。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前期基于中国汉族平原男性人群建立的9个CpG位点年龄推断模型在不同海拔地域、民族和不同性别人群中年龄推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及优化,以提升年龄推断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分析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为实际案件检验提供数据支撑;比较Epi TYPER技术平台和焦磷酸测序检测DNA甲基化差异,探讨跨平台年龄推断模型计算方法研究。方法:1.将模型建立时选取的517份汉族男性样本分15~24岁、25~
目的:在法医学研究中,死亡时间推断(postmortem interval estimation,PMI推断)始终是重点和热点,微生物群落在尸体腐败过程中有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已经有研究表明,尸体腐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可以用来估计尸体的死后时间。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暴露于空气中的尸体。而事实上,埋葬尸体在法医调查中是非常常见的。本研究以大鼠埋葬尸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了解国外护理模拟教学引导者认证相关内容,结合国内护理模拟教学引导者发展现况,初步构建符合我国护理专业特点及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特点的护理模拟教学引导者认证体系,为护理模拟教学引导者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比例分配法构建护理模拟教学引导者认证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NVivo 7.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Excel 20
目的:1.建立大鼠血浆、组织脏器中士的宁(STR)及其代谢产物士的宁氮氧化物(SNO)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2.建立士的宁和士的宁氮氧化物在雌雄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模型,研究其代谢动力学规律;研究士的宁和士的宁氮氧化物与服药时间的关系,建立士的宁服药时间的推断方法,为士的宁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3.研究士的宁和士的宁氮氧化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士的
目的:利用精液特异性甲基化位点确证混合斑中精液的存在,同时利用精液特异性甲基化位点联合的SNP位点确证人群的多态性,并可利用这种多态性进行混合斑中精液供者的个体识别。方法:本课题先利用甲基化敏感型限制性内切酶法(MSRE)对基因组进行酶切,然后利用复合扩增技术(multiplex PCR)和单碱基延伸技术(SBE)对精液、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特异性的甲基化位点和精液甲基化位点联合的SNP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中多巴胺D3受体(D3R)的调控作用和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脑区各多巴胺受体亚型(D1R–D5R)基因表达特征及其在METH成瘾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ETH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METH诱导小鼠行为敏化模型的建立:所有实验小鼠分为4组,即野生型小鼠盐水组(WT SA组),野生型小鼠METH组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HRMS)检测损伤后骨骼肌的代谢轮廓,分析骨骼肌代谢物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以及多层感知机(MLP)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数学模型用于损伤时间的预测,通过多个数学模型的串联,建立更为精确的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模型。方法实验选取7-8周龄,重约200-250g的雄性SD大鼠
目的:根据已知的HIris Plex-S色素推断复合SNP检测体系,在中国人群中进行色素表型推断及体系的适用性研究,对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肤色分类标准和推断模型进行探索。对41-Plex SNP色素推断算法模型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优化研究。基于中国人群肤色表型数据进行肤色表型关联性分析,筛选中国人群的色素关联性SNP位点及尝试建立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肤色推断模型。方法:根据已报道HIris Plex-S体系
针对专题数据库资源特点———形式多样性、专题特色性,分析分类体系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汶川地震专题数据库"分类体系设计实践,探索以形式、专题为主线的多维分类体系设计方法。以形式、专题为主的二维分类体系,能有效揭示专题数据库资源形式多样性和专题特色性;避免单一分类体系产生的混乱、交叉、层次深等问题;既能满足一般读者信息查找、浏览的需求,也可满足专家、学者对专题资源的专业检索需求,是设计专题数据库分类
目的:1.建立小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动物模型。2.研究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在正常小鼠和成瘾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探讨血液中甲卡西酮的检出时限。同时比较正常小鼠和成瘾小鼠给药后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异同。方法:1.小鼠CPP模型:实验小鼠分为四组:A,B,C和盐水对照组。其中A,B,C组分别按照6.65mg/kg,12.35mg/kg,1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