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设计中认知摩擦的研究和解决方法探索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世界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阻碍我们达到某个目的,同样在网络世界中也会遇到种种阻力,妨碍我们找到目标信息,本文便是针对访问网站过程中的种种阻力进行研究,并引用“认知摩擦”的概念来定义这种阻力。认知摩擦的概念翻译自‘’Cognitive Friction",是阿兰·库珀(Alan Cooper)在《交互设计之路》一书中提出的,用来描述当人类智力遭遇随着问题变化而变化的复杂系统规则时遇到的阻力。将认知摩擦的概念迁移到网站设计中,来形容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所遇到的认知或操作上的不确定因素,如信息的层次不清晰、导航或反馈的不明确等,从而产生的操作上失误或失败,包括用户由此产生的情感上的体验。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站中认知摩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并阐明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其次,阐述了网站中认知摩擦的概念及其一系列表现形式,指出认知摩擦导致了大量用户资源的流失,突出克服网站中认知摩擦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认知摩擦的量化指标——用户访问量、转化率和回访率。然后,文章着重论述网站中认知摩擦的来源,提出社会化分工所带来的人和工具(产品)角色的变化是认知摩擦产生的社会根源,指出认知摩擦主要产生于网站设计阶段,具体而言,即网站设计师对目标用户及其需求的认知不清晰和不恰当的设计表达是认知摩擦产生的两大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认知摩擦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认知目标用户及其需求的方法——用户,需求分解法,以及设计表达中的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为扫描而设计、层级设计、为导航而设计以及个性化设计等,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使用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论证和说明。
其他文献
期刊
汉字是由远古象形文字抽象化演绎的结果,其结构中的点、划、撇、捺与绘画艺术语言中的点、线、面的元素有着某种单纯的共性。同时,汉字在书写中的演化过程不仅仅承担着记录性,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同西方的先锋派一样,都是现代性的产物。随着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新科技新事物不断的衍生,新旧更替不断加速,人们对新事物的崇拜
本文以城市景象题材进入雕塑艺术创作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梳理和研究,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直接以城市景象作为表达和描述对象是在与传统艺术分道扬镳的现代主义艺术以后才
期刊
期刊
蒋彝是一个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人。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却不为国内大部分读者所知。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当代文艺理论批评的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