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由度冗余并联机器人任务空间动力学建模与滑模控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联机器人相对于串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及累计误差小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驱动冗余对于提升并联机器人的各项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对驱动冗余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通常,针对并联机器人,基于运动学的控制方法难以直接考虑并联机器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及各个关节和支链之间的耦合关系,难以满足并联机器人高性能要求,因此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法被提出。考虑到Lagrange法能以简单的形式求得复杂系统动力学方程且具有显式结构,本文采用Lagrange法推导出便于控制律设计和实现的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从建模角度,并联机器人是一个多变量、多参数耦合的非线性系统,不仅其动力学模型十分复杂,而且难以获得其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准确值,因此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从控制角度,传统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如增广PD控制和计算力矩控制一般不能有效地解决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参数识别自适应控制,反推控制,智能控制等方法计算量较大,难以满足并联机器人的实时快速要求。滑模变结构控制是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无需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对外部干扰及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实现简单、响应快速。因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加权积分增益型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利用滑动模态的形成,使控制系统对于不确定参数以及外界干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同时,通过在趋近律的积分项中引入负的加权值,在保证并联机器人系统轨迹跟踪速度和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起始阶段控制力的幅度并有效削弱输出驱动力的抖振。  本文首先阐述了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应用,同时对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针对四自由度冗余并联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和任务空间动力学建模,并利用MATLAB完成机器人位置逆解与动力学模型准确性验证;其次,介绍了四自由度冗余并联机器人所采用的“PC+运动控制卡”的分布式硬件系统;然后,基于所构建动力学模型,在任务空间内,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加权积分增益型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利用Lyapunov函数理论证明所设计控制律的稳定性,利用MATLAB对所建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所设计控制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通过与计算力矩控制、一般趋近律滑模控制进行仿真对比,其结果表明了所建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设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VC++6.0完成对四自由度冗余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对人机交互界面各主要模块的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计控制器作用下四自由度冗余并联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其他文献
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系统的同步控制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一个多变量、时变、强耦合的三电机同步控制系统,针对系统中电机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存储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各种图像数据数量飞速增加,如何对海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每幅图像分配相应的类别标
国内道路除标、机场除胶等清洗行业前景广阔,但高效的成套清洗设备极度缺乏,几乎被国外几家企业所垄断。南京大地水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制生产超高压水切割数控设备的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量CO2的排放,而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世界各国意识到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在京都议定书中已就CO2减排问题对很多国家进行减排分工。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些特殊软件的漏洞引起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随着软件的规模扩大,更多的潜在错误会难以发现。为了保证软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便携式光谱检测仪越来越丰富,但是依然存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问题,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成为便携式检测仪的发展趋势。因此提出一种新的苹果糖度检测方法,实现检测仪的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特征波长的苹果糖度检测方法,设计了基于该方法的检测装置的总体方案,阐述了检测装置的光路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开发。廉价的LED光源,独特的光路结构设
随着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逐年增大,公安内部累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越来越多的公安科技部门发现,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出现疲软,相关情报研判和案件侦破的速度与智慧城市之间的矛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由粗放式向规模化集中养殖方式转变,但由于养殖设备缺乏自动化、饲养管理水平也比较低,现有的饲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养殖需求。
指纹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指纹识别技术在国内外研究了几十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接触式指纹识别上。对于接触式指纹识别,一般是通过用户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