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湿皮的酶软化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蓝湿皮进行酶软化处理,是皮革制造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可以提高皮革柔软度,改善成品皮革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论文以自行研制的一种复合酶为软化剂,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制革常用的酶制剂比较,从多方面考察了该复合酶的软化效果。基于皮革柔软度与抗弯强度和压缩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量化表征柔软度的方法。 以软化液中的羟脯氨酸浓度来表征软化效果,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蓝湿皮铬含量以及表面活性剂对软化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对粒面的影响,并与制革常用的蛋白酶制剂AS1.398酶、胰酶、166酶以及537酶进行了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软化液中的羟脯氨酸浓度来表征软化效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本实验室自行配制的复合酶对铬鞣胶原有较强的水解作用,用其软化蓝湿皮时,综合考虑反应条件对软化效果、粒面的影响以及容易达到的生产条件,适宜的应用条件为:温度55℃,pH值5.5,酶用量300U/g蓝湿皮。此外,软化效果随蓝湿皮铬含量(Cr3+%)的增大而减小,当蓝湿皮的铬含量小于2.7%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软化效果。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一类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大大降低复合酶的软化效果,而TX-10,OP-10一类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软化效果。几种酶进行软化效果的比较,复合酶的软化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537酶、胰酶、AS1.398酶、166酶。 研究了复合酶软化对蓝湿皮纤维结构、铬含量、收缩温度以及最后得到的成革的外观、手感、面积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制革常用的蛋白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以及ASI .398酶、胰酶、166酶、537酶软化对铬含量和收缩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复合酶和537酶软化后的蓝湿皮的纤维编织较未经软化的蓝湿皮要松散,其余三种酶软化对蓝湿皮的纤维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由复合酶和537酶软化后的蓝湿皮制得的成革,粒面比较细致均匀,手感也较柔软,伸长率显著提高,而经ASI .398酶、胰酶、166酶软化的蓝湿皮制得的成革的粒面较粗,手感与未经软化的试样比较无明显差别,伸长率下降。无论用何种酶软化蓝湿皮,都会降低最后所得成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 皮革柔软度与它的抗弯强度和压缩性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论文基于这一原理,建立了一种测量柔软度的方法,并根据这一方法的测量结果比较了复合酶和几种制革常用蛋白酶对蓝湿皮的软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容易、结果可靠,而且不会对被测样品造成破坏,是一种比较好的测量柔软度的新方法,用复合酶、ASI .398酶、:胰酶、166酶、537酶软化蓝湿皮,复合酶的软化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几种酶,537酶也有较好的软化效果。
其他文献
但昭义先生是中国诸多钢琴教育家中为数甚少的没有去国外深造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学理念都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基础上的。这些都给予我们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
以乳中纤溶酶和脂肪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40-900MPa压力下以不同施压介质温度、不同施压时间和不同施压方式处理后分析了各因素对乳中酶活性的影响及选定了最佳灭酶工艺参数
制革工业污染十分严重,只有清洁生产技术才能实现制革工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传统灰碱脱毛污染十分严重,而酶脱毛质量不稳定,小毛不易脱净等问题,依据脱毛机理,本文提出了硫化物和过
本论文以八个省市同一时期所产的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干茶和茶汤色泽的检测评定,建立了绿茶色泽的评定体系;通过贮藏试验(恒温30℃,180天),分析了干茶色泽与金属元素、汤色与金属
中国不仅是东方梨的发源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在漫长的栽培和食用过程中,古人已经发现了梨的许多食疗和保健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梨果实中生理活性成分方面有价值的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孕前保健服务效果并不理想,截至2012年,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在加强落实
本文对互联网在线游戏的发展历程、行业背景、现状、方向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互联网在线游戏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特点,并实际编制棋类在线游戏,对
合理、有效的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分析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评价的基础上,以社区中医药服务为切入点,构建社区中医药
二次纤维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纸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利用二次纤维生产新闻纸已受到广泛的认可。本论文主要研究利用二次纤维抄造新闻纸的印刷适性及影
采用蛋白质快速提取法和连续累进提取法分析了21个小麦品种(品系)的单体蛋白、可溶性谷蛋白和不溶性谷蛋白,并将其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谷蛋白溶涨指数(SIG)与两种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