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建筑物或公路桥梁等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土的回填。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回填土的质量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达不到要求,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相关规范对于运用在路基、基础与沟槽的回填土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基于弱膨胀性红粘土作为回填土时,对以下两类问题开展研究。对于弱膨胀性红粘土土作为路基回填土时,相关规范要求可在保证强度前提下适当降低回填土压实度,为此本文研究了达不到相关压实度的路基回填土,通过添加土壤固化剂、混凝土,在搅拌与养护后,使改良回填土能保证强度要求,对此问题,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首先确定改良土的原料土、固化剂、水泥、水的选择要求,其次确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制样方法与配合比,最后根据固化剂掺量不同的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规范值相比较,得到低压实度回填土的“最优固化剂掺量”。将改良回填土应用于实际路基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良回填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弱膨胀性红粘土作为沟槽、基础回填土时,相关规范未考虑保证其在某强度下而适当降低其压实度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回填土应用在沟槽中、建筑物基础上部及四周的其他强度指标。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及结论如下:运用于沟槽、管道的回填土常遇到的问题是地下水管道因各种因素渗漏时,污水会改变管周回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会增大管道周围回填土的含水率,降低其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导致地表不均匀沉降、塌陷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进行直剪试验,得到在不同含水率下弱膨胀土与改良土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管道沟槽模型,研究不同含水率下管道应力变化、回填土塑性区发展规律,得出改良回填土较未改良土,其水稳性好,有效降低管道应力,能减缓土体塑性区的发展。对于运用在基础的回填土,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计算基础的抗震性一般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开计算,忽略了上部结构对基础的约束作用以及回填土对基础的抗震性影响。对此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上部结构-独立基础-回填土-地基土模型,研究基础埋在弱膨胀土与改良回填土中时,在地震作用下基础的加速度、应力以及位移峰值时程曲线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改良土作为回填土时,在地震波的作用下,独立基础的加速度、应力以及位移峰值均要小于弱膨胀土,故得出改良回填土能提升基础抗震性的结论,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建议将基础、沟槽回填土的抗剪、抗压强度设置为改良回填土在相关规范的强度指标,即在保证回填土抗剪、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其压实度要求可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