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灸治疗肾虚湿热型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温和灸对肾虚湿热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灸法治疗储尿期症状提供更好的临床借鉴。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及泌尿外科门诊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遵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温和灸+盆底肌训练+西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日口服)和对照组(盆底肌训练+西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日口服),每组各30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OAB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AB-q)、中医证候评分表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观察,并对观察结果数据以SPSS26.0软件汇总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基础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组OAB严重程度分级,在治疗前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OABSS评分:治疗前对两组进行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OABSS评分均减少,治疗组的减少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储尿期症状如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有明显改善。白天排尿次数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差别不大;尿急次数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差别不大。(3)OAB-q评分:治疗前对两组进行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OAB-q评分均减少,治疗组的减少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对两组进行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减少,治疗组的减少优于对照组。(5)临床疗效比较: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温和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和西药治疗与单纯采用盆底肌训练和西药治疗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均有改善作用,可减轻患者储尿期症状。经治疗4周后,两者相比较而言,温和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和西药治疗对OAB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的改善更加明显,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透刺结合热敏灸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和治疗组(头穴透刺结合热敏灸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穴:中极、气海、关元、命门、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三阴交(双侧),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百会透前
目的 探讨影响富血小板血浆(PRP)采集及产品质量的因素,为保障PRP采集的安全性和PRP产品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2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PRP治疗的149名患者,从性别、年龄、采集前Plt、采集仪器4个因素对PRP采集时间、循环血量、抗凝剂用量、钙剂使用,PRP产品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量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仪器因素对采集指标及产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产品中男、女性患者RBC残存量分别为(0.04±0.02,0.07+0.03)×10
研究目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及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通过观察两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敷贴疗法配合传统治疗方案是否能够加速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以及分析其起效的临床规律。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6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遵从患者意愿下秉持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名,治疗组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