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的采集影响因素探讨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富血小板血浆(PRP)采集及产品质量的因素,为保障PRP采集的安全性和PRP产品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2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PRP治疗的149名患者,从性别、年龄、采集前Plt、采集仪器4个因素对PRP采集时间、循环血量、抗凝剂用量、钙剂使用,PRP产品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量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仪器因素对采集指标及产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产品中男、女性患者RBC残存量分别为(0.04±0.02,0.07+0.03)×1012/L,女性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较低蛆(18~40岁)、血小板计数较高组(201~450)×109/L的患者与年龄较高组(56~77岁)、Plt较低组(100~150)×109/L的患者比较,在采集时间、循环血量、抗凝剂用量、采集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前Plt较低组(100~150)×109/L的患者,PRP产品中的Plt相对也较低(771±218)×109/L,WBC、RBC残留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45±0.25)Τ 109/L,(0.07±0.03)×1012/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能满足治疗需求.结论 MCS+和NGL XCF 3000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RP均安全稳定,血小板计数在(100~ 150)×109/L及年龄偏大(>55岁)的患者采集PRP也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指标综合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输血结局预测模型.方法 从输血(科)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及其淳安分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1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结局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n=56)和未输血组(n=45),以及按照肝硬化与否分为肝硬化组(n=74)和非肝硬化组(n=27),同时收集40名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阴性对照组.对比各组的TEG检测R、K、α、MA参数,凝血功能检测PT、INR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透刺结合热敏灸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和治疗组(头穴透刺结合热敏灸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穴:中极、气海、关元、命门、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三阴交(双侧),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百会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