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同时又是一种身心疾病。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伴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可以诱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因负性情绪而加重;而病情加重也会引起负性情绪,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负性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且本身可以导致血糖的升高;从而影响糖代谢的控制、加速病情的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主要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中医认为“肝主调畅情志”,情志失调是引起肝郁气滞证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内热(内热不仅只是燥热,湿热,痰热、郁热、胃肠结热证均很常见)伤阴、壮火食气、瘀血阻络。而肝郁可以克伐脾土导致气虚、湿热内蕴,肝郁可致气滞血瘀,肝郁还会化火而伤阴,从而加重糖尿病的进程。所以对于负性情绪明显、伴有肝郁气滞证的糖尿病患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疏肝解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为了研究2型糖尿病内热伤阴、壮火食气基本病机与肝郁气滞证之间的相互影响,深入探讨证候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实践。本课题对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的进行临床研究。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分为三篇,分别对负性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肝郁气滞证和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我们深入认识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提供参考。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为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学分析;研究二为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用舒肝解郁法治疗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一通过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的特点。肝郁气滞证好发于糖尿病期的中老年女性。气郁的发生有其体质的易感性:患者肝经循行所过脏腑,如肝脏、胆道、咽喉、眼部、乳腺、生殖器和消化道多伴有其它疾病。糖尿病并发症也以眼病为多见,亦为肝经所过。情志不遂是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肝郁气滞证的重要诱因。气郁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更容易表现为郁热;气郁本身为实证,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更多与气虚同见,表现为“虚气留滞”,总的表现为虚证和热证,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其次,糖尿病患者气郁与湿热和血瘀伴随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湿热和血瘀的表现却没有气郁和气虚明显,在整个证候群中处于隐匿的一面。就肝郁气滞证本身的症状群而言,胸胁、少腹、乳房胀满串痛等偏于行于表的经气不利在糖尿病患者中不明显,偏于实证表现的脉弦症状亦不明显.并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师积累的临床经验“舌两侧有泡沫”能够作为诊断肝郁气滞证的特异性指标。肝郁气滞证证候积分与zung抑郁量表评分及糖代谢异常的程度成正相关。研究二我们对30例入选病例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用舒肝解郁法治疗(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味),前后不调整降糖方案,以一个月为疗程,治疗后抑郁情绪、症状和糖代谢较中药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初步验证了治疗的有效性。中文摘要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见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与普通肝郁气滞证的不同,说明肝郁气滞证受到2型糖尿病内热伤阴、壮火食气基本病机的影响,同时肝郁气滞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本质反映,也是病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变化,但受病的特殊本质所决定。所谓“有则求之,无则求之”就是强调病机常隐匿于病证的背后。所以我们在谨守基本病机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是治疗取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