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鼓励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背景之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开放式基金发展尤为迅猛。各开放式基金在发起设立时,大多数明确了自身的投资风格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选择依据。但是,在实际投资中,一些基金投资风格发生了漂移,违背了招募说明书中的约定投资风格,这就导致投资者在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时遭遇困境。因此,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展开系统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紧迫性。首先,本文通过对于现有基金投资风格定义的评析,提出本文基金“投资风格”的定义,并涉及了基金投资理念、投资行为和投资策略等概念。基金投资风格源于投资理念,理念是策略的根基,不同的投资理念造就不同的投资行为和策略,进而形成不同的投资风格。随后,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作为研究基金投资风格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基金中委托代理关系给基金投资风格带来的影响,得出的结论表明: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是非有效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个人投资者短期投资理念导致基金对短期绩效的追求,从理论分析上得出了当前投资风格必然趋同和发生漂移的结论。其次,本文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实证研究。在比较了基于持仓和基于收益的基金投资风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夏普风格分析法进行投资风格的事后识别。采用中信指数作为风格基准指数,对随机选取的10支开放式基金的跨期股市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基金投资风格表现出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在股市上涨期间通常表现为成长型的投资风格,而在股市下跌期间则多表现为大盘价值型的投资风格,投资风格的持续性同样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的延续性,本文对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如何影响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基金具有一定的时机选择能力,但并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选取Jensen指数以及夏普指数等对前10支确定投资风格的开放式基金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在我国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显著的时机选择能力与基金绩效成正比,采用积极的分析技术可以战胜被动的投资方式,基金管理人应随市场行情进行风格的变动,求得超越市场表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