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人群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女性患病的比率大约为男性的1.5-3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和治疗方法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技术,可以分析抑郁症患者有关脑区功能活动和神经通路的变化,并可作为一种探讨治疗机制的手段,因此关于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开来。现代医学对于女性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激素替代疗法、心理疗法、外治法如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场刺激等。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作用,但药物易成瘾,副作用较大;心理疗法及外治法的疗效欠稳定。该病属于祖国医学“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的范畴,针灸治疗由来已久,而薄氏腹针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无痛。本研究的展开正是进一步论证薄氏治疗此病的确切疗效,并期望利用fMRI技术探求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的机制。研究目的1.采用薄氏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进一步观察腹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2.引进当今研究脑功能的先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患者前后大脑区域的活动情况变化,探讨薄氏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的疗效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抑郁症妇女19例为病例组,并选择19例年龄分布相同无抑郁症的自愿参加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及病例组治疗前均接受1次fMRI扫描;病例组采用薄氏腹针治疗4周,治疗后再复查1次fMRI。利用SPM(参数统计图)软件进行fMRI数据分析,从而研究抑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及病例组腹针治疗前后脑功能影像学的变化。病例组于治疗前、每周治疗后、随访期(治疗结束后2周)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蒙哥马力量表(MARS量表)评测以了解症状改善程度,并监测相关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研究结果(一)腹针疗效评价分析本研究采用薄氏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88.89%。1.腹针治疗4周后抑郁症女性患者MADRS总分、SD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MADRS,总分及SDS总分呈逐渐下降,治疗第1周末开始起效,第2周末症状改善最明显,第4周末疗效最好。治疗后各周MADRS,总分及SDS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患者腹针治疗后MADRS与SDS量表变化如下:治疗第1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与治疗第1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周末与治疗第2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的第3周出现症状缓解的出现平台期(P<O.05);治疗第4周末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第3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针在改善SDS量表四因子症状上均有疗效,各因子评分在治疗第4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心境障碍及躯体性障碍方面疗效变化最明显。4.随访期与治疗四周后量表评分比较,MADRS、SDS各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随访期末其疗效仍处于比较稳定状态。(二)fMRI分析本研究通过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探讨妇女抑郁症患者基础状态下的自发脑活动特征以及薄氏腹针治疗后脑功能的变化,结合局部一致性(ReHo)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腹针治疗妇女抑郁症的脑影像学机制。1.病例组的抑郁症妇女治疗前比对照组ReHo增高的脑区有:左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叶、右额上回、左颞中回、右颞中回、左前扣带回、左小脑后叶、右小脑后叶、左中央前回、左豆状核。所有差异脑区病例组的ReHo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对照组ReHo降低的脑区有:左额下回、右额上回、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右颞上回、左丘脑、左顶下小叶、右边缘叶。所有差异脑区病例组的Reho值低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抑郁症妇女腹针治疗有效者治疗后比治疗前脑区ReHo值(前者)变化的脑区有:左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左小脑后叶、右小脑后叶、左中央前回、左豆状核、左顶下小叶,提示腹针治疗后上述区域脑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脑区ReHo值(后者)未见明显变化的脑区有:左额叶、右额上回、左颞中回、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左前扣带回、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左丘脑、右边缘叶,提示后者脑区功能在腹针治疗后未发生明显变化。3.病例组有2例患者腹针治疗无效。无效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Ho值变化的脑区有左小脑后叶、右小脑后叶、右颞上回,提示腹针治疗后使得上述脑区功能改善。但无效病例治疗前与同时间进行fMIR检测的对照组妇女比较的其它异常的脑区ReHo值未发生变化,由于无效样本量太少,需要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观察。研究结论1.薄氏腹针是治疗妇女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佳,疼痛小,不良反应少,临床易于被患者接受,且处方及操作相对规范化,提示腹针在临床推广有良好的前景。2.通过fMRI-ReHo法,本研究显示静息态下妇女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功能的异常,主要为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的活动异常,提示这些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在妇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妇女抑郁症患者腹针治疗后部分脑区局部一致性发生变化,表明抑郁症患者部分异常的脑区功能可通过腹针治疗得以改善,主要为额叶及小脑区域的变化,推测腹针可能是通过改善这些脑区的血氧及代谢水平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