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银行信贷和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影子银行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此次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等风险。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力和疏忽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金融稳定理事会等针对影子银行进行一系列研究,并且出台相关方案。但由于影子银行在各国呈现不同的特征,监管改革方案的思路和力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影子银行的风险是否能成功评估和降低,是否能将影子银行的有利影响发挥到极致,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但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系统的研究重点,毋庸置疑。  中国影子银行在近十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逐渐渗透到金融体系的每个角落。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以及监管部门针对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不得不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产生的现实原因、表现形式和运行模式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来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只有系统的了解影子银行,有效规范影子银行的行为,避免监管真空,才能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的伤害。  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的范围进行界定。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的影子银行。其次,通过二元金融结构理论和监管套利理论来解释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动因。即利率双轨制的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理财产品以及同业资产的快速膨胀促进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监管部门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约束,商业银行在信贷投向的方向、数额等都会被限制。于是,商业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向未得到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放贷,绕开监管。因此,影子银行其实是商业银行信贷的补充,通过金融创新扩大市场上的信贷供给量。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即影子银行的动因是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结果。本文选择DSGE模型,来分析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是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结果。同时,提出监管改革建议,以维护我国金融的稳定和安全。
其他文献
随着住房制度的深入改革,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成型于五十年代的房地产税制却多年未变。2003年底党的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国家的经济风险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金融领域,并以金融风险的形式综合反映出来。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将其化
在全球证券市场,权证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应用作为投资、套期保值和套利的工具。在中国内地,最早的认股权证出现在1992年,但是由于过度投机,权证市场于1996年被禁止交易。为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增长68倍。1979-2007年,GDP年均实际增长9.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放缓,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