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与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羞怯的干预效果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羞怯是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由于担心他人负面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表现为心跳加快、脸红等生理反应,以及退缩、逃避等行为。过度的羞怯不仅使个体体验到焦虑等痛苦情绪,而且对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恋爱等产生不良影响。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羞怯水平,但它仅触及羞怯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因素,而忽视羞怯的深层原因和保护因素。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安全依恋水平越低、心理资本越低,其羞怯水平越高。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针对羞怯的依恋干预方案和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通过与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检验依恋干预和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有效性,开发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新方案。本研究通过宣讲、发放广告并面谈的方式招募56名被试,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同时通过同伴提名的方式选出15名羞怯学生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10次共20小时的认知行为、依恋或积极心理干预。运用《大学生羞怯量表》、《亲密关系问卷》和《心理资本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测,收集成员的个人活动感悟,通过量化和质性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组方案对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06);积极心理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11);依恋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05);空白组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不显著;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的干预后效无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的干预后效显著优于认知行为团体和依恋团体。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追踪后效无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长期效果显著优于认知行为团体和依恋团体。依恋团体、积极心理团体、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与空白组的干预后效及追踪后效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对羞怯具有同等的干预效果,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效果显著优于依恋、认知行为团体。依恋团体和积极心理团体都可作为羞怯干预的新方法加以推广,尤其是积极心理团体。
其他文献
过去二十年里,过渡金属催化或者促进C–H键的转化作为一种步骤简单、原子经济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复杂分子的合成中。与传统的交叉偶联相比,导向基团辅助的C–H键活化以
宏基因组学直接从环境样品中获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无需经历人工纯培养阶段,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由于直接从环境样本中
Peer-to-Peer(P2P)覆盖网络架构自被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但由于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NAT)设备的出现使得节点之间难以直接通信。同时,P2P网络架构分散与
股权代持是近年来公司法理论中极具研究价值的主题,其作为体现商事自由最大化的一种投资手段,存在于我国公司法实务中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股权代持协议被认定为无效的案
近年来,我国频发各种大型自然灾害,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4年的“威马逊”台风、2016年长江流域的水灾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受灾人员带来了巨
固定翼航空系统飞行探测过程中,当飞行器受到的风向、风速、气流等外界干扰较小,飞行速度一致,按照设计测线飞行时,称为平稳飞行状态。但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大多处于非平
起伏地表(黄土塬、沙漠和山地)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不但要避开地表障碍,还要避开高海拔峰顶和陡坡(即:避高、避陡)。本论文以内蒙沙漠区GZH三维勘探工区避高、避陡部署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仅有不到全部基因组序列2%的基因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余是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这在早期曾被认为是“垃圾基因”,直到200
受我国英语学习的客观环境的限制,英语课堂自然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话语,换言之,英语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进
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已进入自动产生阶段,随之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挑战,推荐系统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信息过载带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