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羞怯是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由于担心他人负面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表现为心跳加快、脸红等生理反应,以及退缩、逃避等行为。过度的羞怯不仅使个体体验到焦虑等痛苦情绪,而且对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恋爱等产生不良影响。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羞怯水平,但它仅触及羞怯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因素,而忽视羞怯的深层原因和保护因素。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安全依恋水平越低、心理资本越低,其羞怯水平越高。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针对羞怯的依恋干预方案和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通过与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检验依恋干预和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有效性,开发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新方案。本研究通过宣讲、发放广告并面谈的方式招募56名被试,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同时通过同伴提名的方式选出15名羞怯学生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10次共20小时的认知行为、依恋或积极心理干预。运用《大学生羞怯量表》、《亲密关系问卷》和《心理资本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测,收集成员的个人活动感悟,通过量化和质性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组方案对大学生羞怯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06);积极心理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11);依恋团体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显著(η~2=0.05);空白组在羞怯及其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前-追踪测差异均不显著;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的干预后效无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的干预后效显著优于认知行为团体和依恋团体。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追踪后效无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长期效果显著优于认知行为团体和依恋团体。依恋团体、积极心理团体、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与空白组的干预后效及追踪后效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依恋团体与认知行为团体对羞怯具有同等的干预效果,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效果显著优于依恋、认知行为团体。依恋团体和积极心理团体都可作为羞怯干预的新方法加以推广,尤其是积极心理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