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之一,不仅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永久性残疾,还会留下肌肉萎缩、慢性疼痛和尿路感染等继发问题。这些功能障碍由最初的原发性损伤以及随后发生的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继发性损伤引起。血脊髓髓屏障特殊的细胞结构及细胞间高度发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和粘附连接蛋白可以阻止外周循环中的物质进入脊髓,为脊髓组织提供特殊的微环境。血脊髓屏障在脊髓损伤后早期被破坏,血细胞进入脊髓实质,并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炎性介质,造成更严重的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又具有诸多局限性。外泌体作为干细胞内部起源的纳米级细胞囊泡,携带亲代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功能性物质,如DNA、mRNA、miRNA和蛋白质。而外泌体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究外泌体对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用试剂盒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20):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模型组(损伤后注射PBS)和外泌体治疗组(损伤后注射外泌体),采用改良Allen’s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后的第3天,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染料,观察染料的渗出量来反映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与血脊髓屏障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使用免疫印迹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蛋白表达量和活性。通过脊髓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观察建模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使用HE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通过BBB评分量表评估3周内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体外成功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从生长良好的P3-P6代细胞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为直径约100nm的脂质双层圆形囊泡,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提取的外泌体中标志蛋白Alix、CD63阳性表达。2.外泌体治疗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降低,我们检测了与血脊髓屏障完整性密切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免疫印迹结果发现,脊髓损伤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而外泌体显著减少紧密连接蛋白降解。3.MMP-9能够降解紧密连接蛋白,为确定外泌体的治疗作用是否是通过MMP-9介导的,我们测定了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果表明,外泌体治疗显著抑制了MMP-9的表达和活性。4.血脊髓屏障破坏后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进一步加重损伤,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外泌体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显著减少。5.HE染色结果表明,外泌体治疗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区域面积、减少神经元的丢失。外泌体治疗组大鼠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BMSCs衍生的外泌体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和活性来减少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从而减轻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和随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Hydro Morphone,HM)硬膜外腔单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IA组(
目的:观察并分析Kummell病术前影像学特征与PKP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收治的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共33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7名,年龄在53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71.3岁。均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治疗,手术处理病变椎体共40例。患者有或无外伤史,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病史,入院后行相应部位的X
目的: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日益增加,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对于患者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也因为其难以根治等原因也成为了一种社会负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膝关节是关节炎发病的主要位置,膝关节的患病率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女性高于男性。膝关节的结构复杂,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周围多个组织的病理改变及炎症的发生。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械、炎症和代谢等因素共同作用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TIPS手术治疗的患者与使用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手术治疗的患者之间的分流道功能障碍,静脉曲张再出血和死亡的累计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行TIPS手术治疗患者71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其中行TIPS手术38人,行TIPS联合栓塞胃冠状静脉手术33人,分析手术前后病人血生化指标变化。随访术后支架再狭窄,再出血及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给脊髓损伤的大鼠应用丙戊酸可以促进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丙戊酸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通路促进这种恢复。但是丙戊酸的这种作用对于炎性小体的影响还不得而知。方法:本研究选取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动脉瘤夹夹闭大鼠脊髓制造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应用BBB评分评估实验组及治疗组的的功能恢复差异。通过脊髓的HE染色评估不同组的炎性浸润程度及恢复情况。使用Western blot的
目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临床发病较隐匿,足踝部创伤后症状常被掩盖,若不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进一步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故探究足踝部创伤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减少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自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足踝部创伤患者468例,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匹配原则,依据患者创伤能量水平高低匹配50例未形成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患者
目的:脊髓损伤(SCI)后,如何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元和轴突修复与再生,是治疗SCI的难点。研究发现,硫酸软骨素酶ABC(Ch ABC)可通过介导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降解,增强轴突的再生和可塑性。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s-exo)可通过抗凋亡、调节免疫反应、增强神经元再生能力等途径促进SCI的修复。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将BMSCs-exo与Ch
目的:通过对症状不典型及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术前先行选择性神经根封闭确定责任节段后,再行有限腰椎管减压手术与传统扩大腰椎管减压手术疗效之间的比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症状不典型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A组(选择性神经根封闭组)术前行神经根封闭确定责任节段再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手术,共34例,平均年龄56.6岁;B组(传统手术组)按神经学查体及影像学的表现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的自体血液分离术作为一项血液保护的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脏主动脉手术中。目前大多认为其对减少术后失血,降低术后冷沉淀和红细胞输注有一定的疗效。另一方面,通过测量血浆和组织中的IL-6,IL-8,IL-10,TNF-α等炎性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心脏主动脉手术术中和术后的全身炎症。富血小板血浆的自体血液分离术通常在麻醉诱导后肝素化之前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比较光动力疗法与激素封闭疗法治疗病理性瘢痕有效率和复发率的差别。方法:选择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的60名病理性瘢痕的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ALA光动力组,使用CO2点阵激光处理瘢痕表面皮肤后,外敷10%的ALA,封包避光3小时后,633nm红光照射20min;2.糖皮质激素封闭组,灭菌注射器抽取1ml复方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