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一组接受泪小管切开术或泪小点成形术的泪小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结果,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上泪小管结石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由同一医师通过泪小点或泪小管切开探查确诊为泪小管结石的患者16例(16眼)。统计与分析泪小管结石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探查发现,泪小管结石的微生物特征等。分析统计手术后(平均3.24±2.56个月)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93.75%的泪小管结石患者曾经被漏诊误诊,漏、误诊次数为1-10次,平均为3.07±2.99次。16位患者中男性4人,女性12人,男女比例1∶3。累及下泪小管11眼,上泪小管6眼,上下均累及1眼。临床表现:脓性分泌物16眼(100%),溢泪13眼(81.25%),异物感12眼(75%);挤压泪小管脓性分泌物返流13眼(81.25%),泪小点水肿12眼(75%),泪小管肿胀均为8眼(50%)。泪道冲洗结果均通畅,其中有8眼(50%)探针在泪小管内进针时有滞涩感。在10眼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6眼显示泪小管扩张以及管腔内高回声影。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16眼标本涂片检查发现放线菌9眼,革兰阳性球菌7眼,革兰阴性杆菌6眼,同时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2眼。8眼培养结果为阳性,培养结果与涂片结果一致。患者最终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泪小点切开术6眼,泪小管切开术10眼。门诊随访泪小管切开术后平均3.24±2.56个月,患者症状均消退且无一例复发,治愈率达100%。   结论:泪小管结石是临床高误诊、漏诊率性眼病,是泪小管炎主要并发症及其病程迁延的重要原因。其主要临床特征有长期脓性分泌物、轻度溢泪、异物感、挤压泪小管可见脓性分泌物返流,泪小点红肿,泪小管肿胀。针对性的泪道冲洗检查可排除慢性泪囊炎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发现结石有辅助作用。选择性的泪小点或泪小管切开探查并结石清除,是临床上治疗泪小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inhibitor,VEGFI)脂质微泡击破效应对实验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稳定表
目的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基因遗传性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各组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是起源于表皮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病因复杂、临床误诊率高、恶性度大及侵袭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目前皮肤鳞癌的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给予右美托咪定(Dex)后行内眼手术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及BIS值变化,探讨Dex作为内眼手术监护麻醉用药的安全性,为内眼手术监护麻醉探索合适的给药时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胰腺炎患者37例,高脂血
目的: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   方法:   选择期手术ASAⅠ~Ⅱ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0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特有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晚期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目的(1)探讨护士对“护患共情动机”的理解以及护患共情动机应该包含的内容。(2)研制针对中国护士的“护患共情动机”测评工具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第一部分:概念框架研究(20
目的: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它的发生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差异。在北美和欧洲,胃癌为少见肿瘤之一,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区胃癌发病率很高。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
目的:研究TRPV1在高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阐明辣椒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离体研究对象,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为干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