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蝶鞍合并脑脊液鼻漏患者的特点及治疗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空蝶鞍合并脑脊液鼻漏患者的特有临床症状,发病机理,针对其复发率高的特点探寻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手术方法,消除或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再次复发的几率,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较早的判断预后,预防复发。方法2006年10月到2011年11月,共治疗8例空蝶鞍合并脑脊液鼻漏的患者,7例患者接受全麻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其中,例1、3、5和7行1次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修补材料均为自体颞肌和筋膜;例4、8行2次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修补材料为自体颞肌及筋膜;例6行开颅联合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材料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例2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复发,保守治疗治愈。例1、2、4、5、6、8患者术后行腰大池引流1周,卧床3周。例7患者拒绝腰大池引流,手术治疗治愈。结果例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第二天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例2术后2年复发,经保守治疗2周治愈。例3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3年出现脑脊液鼻漏,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例4在鼻内镜修补后3年后复发,再次行鼻内镜修补手术。例5、7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2年未见复发。例6在1年前在外院行经鼻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复发后,再次行鼻内镜及开颅联合手术修补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例8在鼻内镜修补术后5年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修补。结论1.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诊断需要依据症状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检查方可确诊。2.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脑脊液鼻漏的患者临床少见,治疗首选鼻内镜修补术,同时可以行蝶鞍填充术适当抬高鞍底。手术目的是修补漏口,尽量消除蝶鞍的解剖异常,缓解症状。鼻内镜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3.手术修补后易复发,复发率可达50%以上。再次复发时间可能较长,在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复发患者大多伴有原发性良性高颅压。4.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鞍膈缺损的可以行开颅鞍膈修补。反复复发的患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术后需长期随访,预防复发。可以监测以下指标包括:头痛症状,眼底检查,垂体激素检查。
其他文献
当前平面传声器阵列结合波束形成方法进行声源识别定位时,存在不能确定声源相对全息测量阵列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基于球面波声场模型
2014年5月13日,欧洲法院作出一份判决,明确普通互联网用户可以要求Google删除一些关于个人的搜索链接,这项权利被称为"被遗忘权"。本文从"被遗忘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大数
<正>尽管2014年亚洲经济唱衰的报道不断,但该地区的增长将会持续,推动该亚洲消费者重新审视现状,一改过去的消费习惯。如何抓住亚洲消费者的新动向?以下5大趋势不容错过。1、
第一部分褪黑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目的: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rhBMP-2/Co/PLGA)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杂犬的第四前磨牙及第-磨牙颊侧部位,制备急性牙周组织缺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远端运动神经元及运动终板退变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45只,用完全随机法将大鼠分为三组:A组(假手
本文以汾西矿业集团宜兴煤业1201^-2工作面为背景,通过分析工作面地质情况,采取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布置2^#下煤回采巷道时应选用内错4~6m的布置方
目的:通过延伸护理服务——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提高患儿家属对患儿的遵医行为,增强家属的治疗信心及依从性,使患儿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方法:将100例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单基因遗传病。约每两万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OI患儿,以中国2002年-2011年10年的人口出生数推算,平均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