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关于评价改革的现实纷争主要聚焦于两类基本问题:教育评价改革内部的选拔性评价体系与发展性评价体系之间的对立;评价改革外部的教育改革与评价改革之间的对立。其本质在于,多数人倾向性认为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性问题,企图用评价改革替代教育自身的改革过程,而且将评价改革与教育内部变革过程割裂开来,孤立地分析评价改革。在改革实践中,“标准本位论”、“双向两难问题论”、“回归原位论”都不能有效解决现实的评价问题。为此,学校变革评价在创设研究变革、推进转型的新评价功能的基础上,不仅在评价改革自身层面上对评价系统进行结构性重组,而且还探究了它与教育改革更深层次的关系,即两类改革如何在相互构成、随程转型中推进学校变革过程。“新基础教育”研究基于学校变革推进性评价的新功能转换,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思考。仔细回顾教育评价功能变革历史,可以发现既有外在形态——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的改造,也有内在依据——评价观念和评价关系的更新。在教育评价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性质的评价功能因中心地位转换而相应地成为功能主旨。传统教育评价在评价管理功能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有效率的、适于大规模的笔试替代了口试。进入现代教育评价发展后,价值认识时期,管理性评价的根本需要是获取客观证据以便作出科学的证明,其本质在于“价值认识”,价值关系被视为“客观存在”,评价主体作为“评价机器”企图客观描述评价对象,这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化改造;价值建构时期,服务性评价的功能旨在提供有用信息以便满足不同利益攸关者的需要,其本质在于“价值建构”,价值关系被视为主体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评价主体作为价值主体可以对客体的价值或意义进行“主体建构”,这需要评价体系的价值化改造;自我判断时期,发展性评价在学生或教师评价领域中的目的就是提供个体的主体参与机会,其本质在于自我判断意义上的“价值选择”,尽管教师、学生是价值客体,但是他们既能作为价值主体在评价活动中表达自己的价值需求,也可以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自我判断,教师或学生个体正是在此意义上获得发展,这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主体化改造。深入至评价关系、价值关系及其相互间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了,这三种评价观共同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价值论问题:教育价值要么是客观存在的要么是心理建构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关涉到教育实践或教育变革过程,然而这却是教育价值和意义的不可或缺的创生过程。我国长期以来,在特殊的评价实践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以教育选拔为主旨的传统评价功能体系。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通过引介、借鉴西方评价理论,针对选拔性传统评价功能,倡导并试图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事实上,此种评价改革仍难以满足推进学校变革过程的实践需要。在学校转型时期,变革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作为功能主体极其需要评价直接指向教育改革过程,研究变革实践以推进变革过程。此种推进性评价功能的实践需要愈来愈凸现。这是涉及到全新的评价改革实践和评价理念的探索,在此我们称之为学校变革推进性评价,其功能是在日常教育实践的变革中用评价来推进学校转型、既成事又成人;其本质在于评价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进行价值创生。推进性功能下的学校变革评价在与学校转型随程推进中对评价体系进行着实践化改造,其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性、复合性、生成性、研讨性。学校变革推进性评价在价值系统、评价体系上具有着更新性差异,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当代发展趋势。学校变革推进性评价在学校转型中进行着具体的实践探索。在日常化评价中,“听-说-评课”和“问-答-议事”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结构模型,以非正式形态渗透于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在不断的“学习—策划、设计—实施—反思、评议—研讨、重建—再实践”的提升性循环过程中推进学校变革。在自评和他评的交互作用中,通过日常化评价:发现、形成变革中涌现的问题;提炼、形成变革中创生的新质;促进变革实践的综合抽象、理论提升;促进变革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化、丰富化。中期评估则是在学校变革过程的承启的节点,“集中式”推进学校变革过程。规范化的中期评估使得研究者对实践者丰富的创造性变革实践进行理论提升、清晰化和系统总结,进而以评价指标的物化形式实现系统具化,成为实践者日常变革过程的指导力量、实践要素;同时,也使得实践者有意识、有能力地、自主地对自身变革实践的经验创造、问题分析和发展策划进行研讨分析、系统梳理。在个人发展层面上,强化自己的内在理论改造和自身日常实践行为的关联性体验;在学校变革层面上,通过学校变革状态的自我清晰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工作策划。中期评估在指向变革过程的同时,也指向了评估之前的一个阶段中学校变化状态、已经达到的水平、主要问题和经验,即是兼有过程与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但是,就其最终指向而言,中期评估仍然归一于推进性功能。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日常化评价和中期评估在推进学校变革过程的评价功能主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具体运作的不同。当然,学校变革评价的推进性功能并非是对评价的管理性功能、服务性功能、发展性功能的替代,而是在功能整合基础上有效推进学校变革过程、成事成人。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研究高含量天然生育酚制备工艺。包括含水量对吸附的影响,再生的考察,以及甲醇正己烷为单一溶剂的新工艺。研究了甲酯化物为原料时含水量对
义务教育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民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是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
选择机械设备是土石方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但关系到机械能否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而且直接关系到使用成本、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达到经济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而絮凝处理是污水处理方法中最常用、最省钱的工艺之一。与
羌族释比文化内容丰富,蕴含着民族的哲学思想、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等内容,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释比是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向由外资企业垄断的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国一大批以程控交换机起家的通信设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当时华
本文在理解高中生物科技活动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高中生物科技活动课程开展方式的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高中生物科技活动开展方式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实
预习是在语言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在现今的预习实践和预习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具体的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和讨论不多;二是对预习的有效性没有进行实证性的研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及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之间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而逐步走向联合成为重要的经济现象。
本文试图在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中找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作为起步阶段的研究主要还是着眼于纯理论的阐述,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引发出对绩效的影响以及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