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纵观初中众多学科,美术课历来是学生投入较少的学科。初中一线的美术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的不参与,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究其原因,是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缺乏体验、心理感知,学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美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依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初中生年龄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关注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构建学生生活实践和体验的空间,实施生活美术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把美术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聚焦生活中的美术问题解决,创建基于问题的美术教与学的方式,以有形的知识力量说话,让学生感到美术学习是有趣、有用、有效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美术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希望能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在引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接着对生活美术教学的来源、现状及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明确了相关概念和实施原则。其次通过对初中美术现状分析,对初中生活化美术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详细论述。然后结合实践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初中美术教育生活化价值取向的观念确立是前提;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是基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的关键环节;多维互动是基于问题的生活化美术教学组织形式;成果展现与多元评价是学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现。最终运用生活化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对策略进行结构化整合,创建出“立足生活,创建情景——提出问题,点拨导思——多维互动,获得知识(可循环)——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反思评价,生成智慧”的基于问题的生活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在第四章提供了完整的课例实践与评析。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基于问题的生活化美术课堂教学创建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参与,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为未来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显著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推广的,它真正赋予初中美术教学的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