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陈尧佐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阆州人。宋仁宗朝宰相,北宋前中期名臣。陈尧佐以“科举入仕”,是科举制下的政治精英。为官五十余载,主要活跃于宋真宗、宋仁宗朝的历史舞台。陈尧佐一生宦海浮沉。十典大州、六为转运;三任宰辅,两度罢相。前期仕途因丁谓排挤,阻滞不前。由于刘太后赏识,后期仕宦得以畅通。但亦因此卷入以帝后为首的封建集团内部政治纷争之中。刘太后崩,宋仁宗掌权,副相陈尧佐被划归后党、驱逐出朝。在吕夷简引荐之下,陈尧佐二登相位,终因无所作为再被罢相。陈尧佐的升迁荣辱与北宋的政权矛盾、政治局势密不可分,当然也有其个人因素包含在内。陈尧佐为官期间政绩斐然。于地方,陈尧佐心系百姓,重文兴学、赈救灾荒、恤刑慎罚、轻徭薄赋。于中央,陈尧佐萦怀社稷,交好宋辽、编修国史、黜退奸邪、谏言献策。背后体现的是北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陈尧佐交游对象甚广。虽集中为文官同僚,却也不乏隐士、布衣之辈,展现了宋朝文官治国体制下形成的独特交游圈。陈尧佐出身于宋朝一个因科举取士而兴起的颇具代表性的文人家族——阆州陈氏。科举世家“阆州陈氏”的发展过程,即为宋代科举与家族间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熊克是南宋史学家、政治家,因自撰《中兴小纪》、《九朝通略》等史书而著称,熊克一生著述颇丰,但存世作品仅有记述高宗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兴小纪》和《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两书。因现存记述高宗朝历史的文献史料比较丰富,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熊克史著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熊克其他散佚著作的研究也很缺乏,对其本人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此对熊克本人及其著述展开研究。熊克的撰书活动有着深厚的个人和时代背景。建阳崇泰里熊氏丰
学位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唐末五代分列动荡重新走向稳定统一的时期,而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再次得到重视。宋人的制礼活动极为兴盛,不仅官方多次编撰大型礼典,私人仪礼著作和注疏更是不胜枚举,但可惜的是这两类礼书皆对皇帝丧葬之事讳莫如深。皇帝葬礼兼具“哀邦国”与“哀死亡”之意,而先帝丧事又是新皇帝个人与国家共同的头等大事,故本文选取北宋皇帝的葬礼与丧事为研究对
学位
监察使职是指直接受皇帝差遣,对官员的行政、经济、司法行为进行考察的官职,属于监察官职中的一部分。北宋前中期则定义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元丰改制”之前,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北宋制定官制的原则基本沿袭唐朝授官制度。但在其基础上创立“官、职、差遣”分离制度,设置监察使职作为官员差遣,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为研究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在宋代监察制度和行政制度中的有关问题,本文将从北宋前中期监
学位
中国历史上的兼官现象始自先秦时期,自诞生伊始便带有分别名位和职能的特性。金朝是以女真人为统治核心所建立的政权,在金初战事频仍的国情催化下,本是汉式职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兼官现象在金太祖起兵之初便已出现,其实质上带有深刻的“女真旧俗”烙印。金朝的中央职官制度在太宗末年至熙宗初年间迅速向中原汉式的职官制度发生转变,虽已呈现出汉式的面貌,但其背后的女真因素仍未尽褪其色。无论是金太祖将军事性官职授予诸勃极
学位
获鹿县连接晋冀,地理位置优越。清代时期,因山西境内主要依靠骡车或者驴车驮运,河北境内使用马车运输,获鹿作为交换交通工具的最佳地点,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地,其商业最晚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已十分发达。当时,获鹿四方商人汇聚,集市繁荣,街道上各种商铺林立,包含运输行业、铁行、花行和杂货行等。经获鹿转运的商品远销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获鹿铁锅”更是享誉天津。而光绪二十六年(1905)和光绪三十三
学位
宋代出现了很多以文学、文化为特征的官僚家族。江阴自北宋起崛起了一个葛氏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常盛不衰。葛氏家族原来居住在扬州,在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由扬州迁至江阴,后定居江阴,称“江阴葛氏”。迁至江阴后,分为青旸支系和定山支系。葛涛带领整个家族南迁之后,急需建立起家族的根基与威望,因此在葛氏的前四代在休养生息的同时赈济乡里、教育子弟,为家族赢得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在政治与科举方面,葛氏家族从第五
学位
南宋孝宗朝共有宰相十七人,梁克家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先后两次担任孝宗朝宰相。梁克家(1128-1187),字叔子,泉州晋江县(今福建晋江)人,南宋孝宗朝宰相,世称文靖公。先后编纂《国朝中兴会要》《淳熙三山志》,并著有《梁文靖集》(今已散佚)。他生于晋江梁氏,自幼受父亲熏陶,饱读诗书,曾游历潮州揭阳县。梁克家的成长成才之路既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又与其家世密不可分。父亲梁光以身作则,为他树立了良好榜样;
学位
在古人的生活世界中,鼓的应用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本身可以视作一个符号,凝聚成一个时代政治、军事、物质、制度、观念各方面的综合体。鼓的早期创制是出于祭祀和军事之需,《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鼓也因此在古代中国享有崇高地位,其作用随着时代变迁持续扩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鼓用于军事指挥是古代中国军事常识,除了通用原则,不同军队也根据自身特性和需要进行
学位
北宋博野(今保定市博野县)程氏家族作为一个典型以科举起家的家族,自程羽在后晋时期中进士以来,开始走向政治舞台。博野程氏一脉由程羽带领下由博野迁往洛阳;另一脉则在程元白中第之后始才显露,在其子程琳的努力下由博野迁往开封,故而本文的郡望仍以程氏家族的起源地博野为名。程氏家族存在时间较长,直至明朝都有其后代子孙活动踪迹。博野程氏家族的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北宋,且分为两大支脉,程羽一脉自程羽佐太宗自晋王即皇
学位
晋东南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矿藏资源,极其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炼业就十分发达。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商品市场的扩大,手工业在这一时期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精细,在县级以下涌现了一大批以手工业为中心的新兴特色商业集镇,并带动当地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的蓬勃发展。晋东南地区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手工冶铁业,在铁货贸易的带动下形成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铁货集散中心,如荫城镇、大阳镇、润城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