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文化:宋代江阴葛氏家族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74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出现了很多以文学、文化为特征的官僚家族。江阴自北宋起崛起了一个葛氏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常盛不衰。葛氏家族原来居住在扬州,在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由扬州迁至江阴,后定居江阴,称“江阴葛氏”。迁至江阴后,分为青旸支系和定山支系。葛涛带领整个家族南迁之后,急需建立起家族的根基与威望,因此在葛氏的前四代在休养生息的同时赈济乡里、教育子弟,为家族赢得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在政治与科举方面,葛氏家族从第五代开始逐步兴起,葛韶华成为葛氏家族中举第一人,自此之后葛氏家族在科举和仕宦中开始顺利起来。到第七代和第八代时,葛氏家族开始进一步兴旺发达。在政治上,科举中第人数较前几代大幅增加,也有位居高位者。第十一代葛邲曾在光宗时期任右相,是葛氏家族官位最高一人。且葛氏家族的七代到八代,正值南北宋之交,但并没有影响葛氏家族的兴盛。葛氏家族在第九代、十代、十一代达到了家族的鼎盛时期。葛密至葛邲五世登科第,胜仲至邲三世掌词命,也都是集中在第九代到第十一代之中。其中葛邲更是官至右丞相。至此,葛氏家族在政治上的成就达到了巅峰,后葛邲一脉迁至了浙东湖州,而从第十二代开始,江阴葛氏家族中有名望的一脉基本迁出江阴后便逐渐衰落,江阴葛氏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在文化方面,宋代江阴葛氏以文学见长,“三葛”为著名词人,与江西诗派交往密切,影响深远,留有词作文集与诗学评论著作。在文化方面,葛氏家族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葛氏家族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成为家族思想文化上的传承,此外江阴葛氏有着赈济乡里的传统,有六位家族成员入乡贤祠,在维持家族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江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江阴葛氏家族的成就一方面是科举与仕宦的成功,另一方面是有着文化传家的特色,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江阴葛氏家族的发展与兴盛。
其他文献
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研究是清代玉石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玛瑙器物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重新定义玛瑙文化价值,完善清代玉石文化体系。本文以现存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与资料记载,对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种类、材料、造型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玛瑙器物文化内涵,并总结出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主要以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馆藏玛瑙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清宫造办处档案,系统梳
学位
碑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承载了文学、书法以及图形纹样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辽、宋、西夏、金时期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是我国历史上多元文化发展、民族交流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主要着力于10-13世纪,即辽、宋、西夏、金时期所存留的碑刻的装饰纹样,从历史与艺术角度切入,结合地理位置、风格流派等影响因素,横向对比辽、宋、西夏、金碑刻的装饰纹样的异同,分析不同纹样的形成原因及发展
学位
在中国古代两性关系中,那些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且被认作不正当而难以公开的两性关系被称为“私情”。“私情”自古至今都是人类两性文明演进史中重要的组成。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中,两性私情成为宗法秩序下难以相融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秩序问题。中国古代社会对两性之间交往的建构与规范伴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秩序的演进而进行,“私情”的内涵及规制、防范措施具有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时代烙印。宋代社会是儒家意识形态进一步重振
学位
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原属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影像文本与书写文本一道视为史料来源,将以真实历史中存在过的女性人物为题材的历史影视作为研究对象,使其兼具妇女史、性别史及影像史学的跨学科性质;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系统梳理自20世纪中期至今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叙事、演变及其内在动因,考察其中所蕴含的身份政治、风俗文化、社会心态之古今异同。鉴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妇女史料的匮乏和
学位
许翰(1065或1066-1133),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雎县)人,《宋史》有传。许翰在元祐三年(1088)中进士,及第后长期沉浮地方,任职期间,尽职尽责。许翰通晓经书,著述颇丰,著有《襄陵文集》《襄陵春秋集传》《玄解》《玄历》《易传》《论语训诂》《法言训诂》等书,然多已散佚,今已很难重览全貌。许翰一生历经英、神、哲、徽、钦、高等六朝,其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徽、钦二朝。徽宗时,其大肆崇道抑佛。许
学位
熊克是南宋史学家、政治家,因自撰《中兴小纪》、《九朝通略》等史书而著称,熊克一生著述颇丰,但存世作品仅有记述高宗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兴小纪》和《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两书。因现存记述高宗朝历史的文献史料比较丰富,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熊克史著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熊克其他散佚著作的研究也很缺乏,对其本人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此对熊克本人及其著述展开研究。熊克的撰书活动有着深厚的个人和时代背景。建阳崇泰里熊氏丰
学位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唐末五代分列动荡重新走向稳定统一的时期,而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再次得到重视。宋人的制礼活动极为兴盛,不仅官方多次编撰大型礼典,私人仪礼著作和注疏更是不胜枚举,但可惜的是这两类礼书皆对皇帝丧葬之事讳莫如深。皇帝葬礼兼具“哀邦国”与“哀死亡”之意,而先帝丧事又是新皇帝个人与国家共同的头等大事,故本文选取北宋皇帝的葬礼与丧事为研究对
学位
监察使职是指直接受皇帝差遣,对官员的行政、经济、司法行为进行考察的官职,属于监察官职中的一部分。北宋前中期则定义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元丰改制”之前,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北宋制定官制的原则基本沿袭唐朝授官制度。但在其基础上创立“官、职、差遣”分离制度,设置监察使职作为官员差遣,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为研究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在宋代监察制度和行政制度中的有关问题,本文将从北宋前中期监
学位
中国历史上的兼官现象始自先秦时期,自诞生伊始便带有分别名位和职能的特性。金朝是以女真人为统治核心所建立的政权,在金初战事频仍的国情催化下,本是汉式职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兼官现象在金太祖起兵之初便已出现,其实质上带有深刻的“女真旧俗”烙印。金朝的中央职官制度在太宗末年至熙宗初年间迅速向中原汉式的职官制度发生转变,虽已呈现出汉式的面貌,但其背后的女真因素仍未尽褪其色。无论是金太祖将军事性官职授予诸勃极
学位
获鹿县连接晋冀,地理位置优越。清代时期,因山西境内主要依靠骡车或者驴车驮运,河北境内使用马车运输,获鹿作为交换交通工具的最佳地点,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地,其商业最晚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已十分发达。当时,获鹿四方商人汇聚,集市繁荣,街道上各种商铺林立,包含运输行业、铁行、花行和杂货行等。经获鹿转运的商品远销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获鹿铁锅”更是享誉天津。而光绪二十六年(1905)和光绪三十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