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影响深广的古代文学名著,《世说新语》既是兴起于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又是繁荣于后世的“《世说》体”文言笔记小说争相规模的祖本,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独树一帜,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对于《世说新语》文体的形成、风格及其审美功能的探讨,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展开的。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考镜源流”,在对《世说新语》文体直观特征加以勾勒的基础上,分别从书名、体例和形制三方面对其形成渊源进行考辨,认为《世说新语》文体的形成,来自对既往文化传统的合理继承与大胆创变,它既是六朝文学自觉、文体新变风气下的产物,又呈现出雏形时期的小说文体努力挣脱史统束缚的清晰脉络。第二部分是以史传叙事模式为参照,对《世说新语》文体的叙事学阐释。通过对文本结构、时间、视角等几个叙事学要素的透析,我们发现:在《世说新语》的具体叙事中,对于史传叙事极为重视的历史时间、人物背景、重大史事等要素,始终采取消解、省略、虚化的处理方式,这使它呈现出迥异于史传的文体风貌;同时,其整体结构的空间效果和较为客观的叙事视角,也是潜在地作用于文体风格的重要因素,甚至比那些直观特征更为深刻地影响着文本的审美接受。第三部分是从接受角度对《世说新语》文体的现代阐释。分别从小说和戏剧两大文类寻找《世说新语》在现代语境下的审美生长点;其合理的杜撰与虚构、重“呈现”轻“讲述”的叙事方式等等,都为这些阐释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综上,我们认为,《世说新语》的文体创造不仅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文体的自觉,迈出了我国的小说文体独立于史传、走向自我成熟的关键一步,而且,它所开创的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还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审美资源,具有现代阐释的广阔空间。径直以“史余”之作目之,显然是一种无视其文体创新努力的狭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