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假释制度是现代行刑制度的重要内容,对鼓励罪犯改过自新、调控原判刑罚、维护监管秩序、减少监禁刑的负面影响、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以及最大限度的实现刑罚目的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2011年以来,我国的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对减刑假释制度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其日趋完备。但不容否认的是,不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我国现行减刑假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妨碍其实现自身价值。特别是目前“减刑为主、假释为辅”的运行模式以及假释率过低的现象受到很多批评,这些问题对于罪犯的顺利改造和成功回归、刑罚执行制度功能的发挥以及刑罚目的的最终实现均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本文试图立足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和司法适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减刑、假释制度的利弊,进而提出适合我国罪犯改造的减刑、假释制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改革构想。本文首先对减刑、假释的基础理论问题予以厘清,如减刑、假释制度的概念、减刑、假释制度的本质、减刑、假释制度的功能及理论根据,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与分析,明确减刑、假释制度的理论指导,奠定减刑、假释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石。其次,对减刑假释的立法、司法解释进行介绍,明确减刑假释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司法现状的特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对减刑、假释进行改革找出事实依据。由于减刑、假释制度改革涉及到重大制度的变革,因此在改革之前必须厘清一些基本问题,如改革的原则、前提、目标以及路径等。最后,根据对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所得出的结论,分司法和立法两个阶段,对减刑、假释制度进行改革,以最终实现改革目标。
其他文献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3月2日,苏伟的妻子林丽(化名)因为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此前林丽感冒数天,高烧数天,却始终没有去医院看病,也没有吃任何药物,而是喝着果汁,任由
记者目前从西安市政府获悉,《西安市质量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并施行,将表彰在质量管理和经营绩效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组织,树立先进质量典型,传播先进质量管理理
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其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该文对比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并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5E教学模式是集"启发、探究、合作"等多元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要求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该模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智力和身体发展.传统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以教师的灌输为主,片面追求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