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假释制度是现代行刑制度的重要内容,对鼓励罪犯改过自新、调控原判刑罚、维护监管秩序、减少监禁刑的负面影响、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以及最大限度的实现刑罚目的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2011年以来,我国的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对减刑假释制度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其日趋完备。但不容否认的是,不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我国现行减刑假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妨碍其实现自身价值。特别是目前“减刑为主、假释为辅”的运行模式以及假释率过低的现象受到很多批评,这些问题对于罪犯的顺利改造和成功回归、刑罚执行制度功能的发挥以及刑罚目的的最终实现均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本文试图立足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和司法适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减刑、假释制度的利弊,进而提出适合我国罪犯改造的减刑、假释制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改革构想。本文首先对减刑、假释的基础理论问题予以厘清,如减刑、假释制度的概念、减刑、假释制度的本质、减刑、假释制度的功能及理论根据,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与分析,明确减刑、假释制度的理论指导,奠定减刑、假释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石。其次,对减刑假释的立法、司法解释进行介绍,明确减刑假释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司法现状的特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对减刑、假释进行改革找出事实依据。由于减刑、假释制度改革涉及到重大制度的变革,因此在改革之前必须厘清一些基本问题,如改革的原则、前提、目标以及路径等。最后,根据对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所得出的结论,分司法和立法两个阶段,对减刑、假释制度进行改革,以最终实现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