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18世纪以来M6以上地震极震区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与演变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的破坏范围大、预测性不强、瞬间破坏力高,加上我国乡村聚落房屋建筑的防震抗灾基础设薄弱、防灾措施不足,当强烈的地震发生时,地震灾害对乡村聚落房屋建筑造成的巨大破坏将无法避免。当地震造成了原有乡村聚落民房倒塌、居住环境的破坏时,为了使种群得以延续,往往乡村聚落会摒弃祖辈选择居住地的原则向未受震灾影响的区域迁移,从而改变其原始的分布形式,新形成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在聚落防震减灾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而,研究震后地震极震区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与演变,对提高我国乡村聚落的安全稳定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研究一方面是基于高程要素和坡度要素,选取云南18世纪以来M6以上最具代表性的21次地震,采用聚落个数、聚落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指数三个聚落分布格局指数来研究地震极震区震后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云南省地震极震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发生后在震中海拔高程区间乡村聚落呈破碎化分布,在相对远离震中高程位置的高程区间乡村聚落呈大规模集聚分布,乡村聚落聚集程度高,破碎化小。②极震区内乡村聚落受地震影响,震后乡村聚落主要趋向于分布在坡度0~8度区间。③地震后在震中高程区间附近乡村聚落复杂性以及不规则程度最大。另一方面,基于分形理论的随机聚集维数,选择可以进行地震前后对比研究的云南省近年来的武定、丽江、鲁甸三次地震,深入研究地震前后极震区乡村聚落分布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地震极震区乡村聚落数地震后相对于地震前一般来说是增多的,不同地震增加幅度也有所差异,主要受村落民房抗震处理的影响较大,极震区内村落若做过抗震处理,则乡村聚落增加幅度不大。②云南省地震极震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状态变化一般来说是:地震后极震区乡村聚落围绕地震中点的分布相对于地震前是离散的,离散的程度与地震前极震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状态以及地震的强度有关。本研究为提高现有乡村聚落防震抗灾能力提供了方法对策,有利于现有乡村聚落安全稳定方面的优化,并也有利于指导未来乡村聚落分布安全的建设。
其他文献
古代阅读目的论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治学思想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中国古代阅读目的的研究却片纸只字,虽然从古至今学术界都并未形成系统的中国古代阅读目的研究,但在古代文人口授相传或文学作品的阅读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治学思想里蕴藏着丰富的阅读目的,时刻引领着古代读书人展开对修齐治平的实践活动这些阅读目的论是我国传统阅读文化得以延续与繁荣的历史基础,也契合当代重建书香社会,能够将为何而学习这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即归旨人民性而非资本性的制度设计、上下同心接续追求共同富裕的探索发展等等,这些为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新形势下,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相对贫困问题有待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阶层固化的趋势日渐凸显,精神共富问题有待重视。为此,必须巩固脱贫成果,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缓解发展失衡,探索逐步缩小各方面收入差距的对策,以更有效的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近年来,二氧化钛(TiO_2)材料因其成本低、无毒、化学活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光解水制氢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高能{001}面暴露的TiO_2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和更优的表面化学活性,展现出比常规TiO_2纳米材料更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更具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如何获得尺寸均匀且{001}面暴露比率高的TiO_2纳米材料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重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新是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创新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日趋重要,创新政策的组合化趋势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创新政策出现需求方复兴,需求侧创新政策工具的运用被深入讨论。在众多的创新政策工具中,公共采购已经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承认,从公共组织购买的对象来看,公共采购分为商业前采购(PCP)与公共创新采购(PPI)。PCP和PPI作为新兴创新政策工具,研究二者对技术创
前言改革开放40年物业行业蓬勃发展、加急速扩张。物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也被誉为朝阳产业。近几年,各大物业企
会议
人类对浩瀚海洋的深入探索和利用推动了水声通信扩频技术的蓬勃发展,水声扩频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挖掘海洋世界的有效手段,成为海洋科研中的热点之一。隐蔽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是扩频通信技术的优势,它可以克服恶劣的信道条件,在低信噪比下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尽管具有高可靠性,但是传统扩频通信系统能够容纳的用户数受限且通信速率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频谱利用率高,并且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多符号间串扰和多途干扰具有很强
石墨烯是sp2杂化单原子层的二维晶体,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1.1 TPa)、快的电子传导速率(106 S cm-1)和高的导热性(5300 W m-1 K-1),兼具高比表面积(2600 m2g-1)、高透明度(97.7%)、结构稳定等,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石墨烯为基础材料,开展对自组装三维(3D)石墨烯功能材料及性能研究,发掘其在压力传感器、超疏水材料和太阳能水清洁等方面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真空的量子反常效应,量子色动力学(QCD)可能存在CP破坏效应。这一效应在强磁场下会表现为手征磁效应(chiral magnetic effect)。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能够提供手征磁效应所需要的高温高密极端环境和瞬发强磁场,是研究手征磁效应的非常好的场所。手征磁效应预言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将出现沿着磁场方向的电流,从而导致末态强子系统的电荷分离效应。而手征磁效应对电荷
近年来,TPRS教学法(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在英语、西班牙语等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汉语课堂中使用较少。本文以泰国清迈府地区三大学校的成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分析和教学实验,研究TPRS教学法对成年学生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效能。本论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对TPRS教学
埋地管道是长输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埋地管道需要通过焊接技术分段连接,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湿度、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难以控制,管道的环焊缝容易产生各类缺陷。一旦发生土体沉降,埋地管道极易在焊缝缺陷处发生断裂破坏。近些年,强度高、重量轻的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缺陷管道的补强。复合材料补强作用主要依靠复合材料-管线钢界面进行载荷传递,一旦界面发生大面积失效,将会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