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页岩水力压裂缝网形态特征及渗透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my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作为一种常规、高效的岩体改造手段,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能显著增加页岩的渗透率,进而提高页岩气的开采效率。但是由于页岩典型的层理结构所导致的各向异性,使得水力裂缝穿越层理的过程变得复杂多样,这对实际水力压裂施工控制提出巨大挑战;同时,地应力和注射速率也会影响水力裂缝的扩展以及压裂效果。因此,研究各向异性页岩在不同注射速率以及地应力状态下的水力裂缝扩展机制和压裂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2019)01、贵州大学自然科学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9)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4257),以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水力压裂实验、CT扫描技术、模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向异性页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特征和不同压裂缝网的渗透效果。本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水力压裂实验研究了各向异性页岩在不同注射速率以及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水力压裂力学效应,揭示了层理倾角、轴向压力和注射速率共同作用下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2)针对水力压裂后的各向异性页岩试样,利用CT扫描技术对压裂后的页岩进行CT断层扫描,然后利用可视化软件AVIZO对二维的CT图形进行三维重构,建立压裂试样缝网形态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层理倾角,注射速率以及轴向压力共同作用下的水力裂缝形态变化趋势,用破裂体积比P33、迂曲度和裂缝网络生长指数(FNGI))等水力压裂指标从压裂效率、裂纹扩展形态和形成缝网潜力出发,评估确定试样压裂效果,确定实现最佳压裂效果的压裂参数配置(轴压=25MPa,注射速率=6ml/min,层理倾角=60o~90o)。(3)基于三维重构的压裂缝网,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对不同压裂条件下的水力压裂缝网进行渗流模拟。研究了在不同渗透压和渗透介质下的水力裂缝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形态缝网的等效渗透率,得出导水能力最好的压裂缝网、最有利于甲烷抽采的压裂缝网和最有利于压裂液反排的压裂缝网,进而定量论证了水力裂缝的潜在抽采效果。对于相同层理倾角的页岩,当注射速率升高时,形成的压裂缝网的迂曲度随之增大,等效渗透率随之减小;当应力差增大时,形成的压裂缝网的迂曲度随之增大,等效渗透率随之减小。不同压裂条件导致缝网迂曲度的变化会影响缝网对流体的导流能力,并且迂曲度和等效渗透率不是线性关系,等效渗透率并没有随着迂曲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迂曲度在3左右时,等效渗透率最大,渗透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实际水力压裂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库岸两侧消落带边坡一旦发生失稳,对库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大量山体涌入江内,将造成涌浪、堵塞航道甚至摧毁大坝等次生灾害。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灾害的防治、规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或生态恢复等工作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典型消落带奉节地区为代表,对奉节段江岸滑坡密度做了统计,确定了消落作用对岸坡的影响范围,对历史滑坡进行了编目,选取了高程、坡度、剖面曲率
多股螺旋弹簧(简称多股簧)是将多股钢丝(通常为3~17股、0.4~14mm的碳素钢丝)拧制成1~3层的钢索,然后通过有芯卷制或无芯卷制方式绕制的圆柱螺旋弹簧。由于钢索拧紧过程钢丝间的紧密接触,使得多股簧具有强度高、寿命长、减振性好、抗油污等优良性能,能应用于有对强度、寿命等有特别要求的领域。当前主要有复位和减振两方面应用,在军用装备中作为发射武器的复进簧,在民用装备中作为复位弹簧使用,让部件处于设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CT检测应用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为减少物体辐射剂量,或满足大尺寸异形物体检测需求,通常采集到的是小于180°的有限角投影数据,比如对安装在高压网络中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CT检测时,因导线自身无法旋转,无法实现完整角度范围下的扫描,最终只能获得有限角投影数据。当投影数据完备时,即完整角度的投影数据,迭代
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VCM)是一种结构形式简单的永磁直线直流电机。电机基于安培力原理且线圈绕组为无铁心结构,具有简单的控制策略和稳定的推力输出特性,在直线驱动系统中应用广泛。由于音圈电机面临输出推力密度小的问题,较大的电负荷会使得电机绕组过热,导致绕组绝缘破坏及永磁材料退磁等问题。本文以提高电机推力密度为目的,对音圈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及合理的优化,运用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
接地网的良好性能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经年累月的运行于潮湿复杂的土壤环境中,接地导体必然会受到腐蚀,使得接地网性能下降,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而传统的诊断方法耗时耗力且过于盲目。为了在实现在不停电、不大面积开挖的前提下对接地网进行便捷、准确的腐蚀诊断,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并应用至基于电网络分析法建立的腐蚀模型中,通过在ATPDraw上建立的60条支路的实验接地网
随着国内能源、建筑、化工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厚大钢结构得到广泛的使用。而对于一些处在恶劣服役环境下的重要部位钢结构来说,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焊接技术是金属材料连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加工手段,但是焊接接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焊接结构中的薄弱位置,尤其是厚大接头中由于焊接导致的残余应力和变形会严重影响构件的使用。特别是对于能源和化工等行业而言,其关键运行设备大部分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
光伏电池板在不同条件下的热特性是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学者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和散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光伏电池板的温度分布会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在工作时的散热特性是影响光伏电池板工作温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其温度分布和散热特性的研究对改善光伏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实验的方法,在实验室建立有风条件下光伏电池板热特性研究实验台,考察了有风条件下风速V、光伏电池板倾角α
我国海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军事战略地位。在国防领域,水下监测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蛙人和水下军事设备。在民用领域,自主水下机器人可以实现水下生态环境监控。水下电场感知技术是一种以弱电鱼为灵感来源的技术,与目前广泛应用的视觉成像技术和声纳技术相比,由于其具有全向行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黑暗、浑浊水域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互补探测技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利用电准静态理论对水下电磁场进行分
传统5CrNiMo或H13材料锻模在模锻难变形材料时,由于成形温度高,变形抗力大,模具型腔出现了严重变形、磨损和开裂等现象,导致模具寿命极低。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大型铸钢基体“拳头”式锻模制造新方法:即以铸钢作为锻模基体;再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在基体上堆焊第一层焊材JX01为强度硬度过渡层Ⅰ,第二层焊材JX02为高强度高硬度强化过渡层Ⅱ(HRC50左右),其中基体、过渡层Ⅰ和过渡层Ⅱ组合一起成为“
磁粒子成像(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是一种新兴的基于示踪剂的层析成像技术,它在小动物成像中显示出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该技术是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对时变激励磁场的非线性磁化响应,并对它们的空间分布成像来进行医学诊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