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航空人为因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仍然难以找到有效的手段完全避免由飞行机组的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飞行事故发生。通过对大量飞行事故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中大部分的飞行事故是由于飞行员工作负荷过高而引起的,而过高的工作负荷也会造成操作误差出现。因此,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时的工作负荷已成为民用航空适航审订中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几十年来,各国研究者都致力于找到可以对飞行员工作负荷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其中多生理参数法已经成为了研究重点。本课题根据中国民航规章中对最小机组安全飞行的要求,从飞行员工作量的各个因素的分析出发,形成了一套能够对飞行员在飞行任务中的工作负荷进行评价的方法。希望此方法可以为中国民航客机的驾驶舱审定方法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式。本文通过中国民航规章中对飞行机组的工作量分析,得到工作量因素与飞行员生理参数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各种生理参数的特点与测量采集设备在飞机驾驶舱内被使用的可行性,选取了飞行员的心率、呼吸率以及瞳孔直径作为本研究中用于评价飞行员的工作负荷的生理信号。在CRJ-200模拟驾驶舱内进行模拟飞行试验,通过5个飞行机组的四种飞行任务实验,获取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的生理信号数据。对获取的生理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时域和频域上的分析并提取特征。利用序列浮动向前选择算法选择以心率、呼吸率的一般时域特征,和瞳孔直径高低频以及熵信息等共10个特征作为分类特征,与Bedford主观评价值共同构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仿射传播的多生理参数工作负荷评价方法,对飞行员工作负荷进行评估,与前人的方法相比获得了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最后,使用这套方法对按时间段划分的飞行员工作负荷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负荷评价结果讨论了在四种飞行任务下飞行员工作负荷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