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国际学者有关资产定价的研究逐渐聚焦在盈利异象方面,陆续有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能预测股票收益率,并且具有正向预测功能。目前,少有中国学者关注盈利效应,尤其是从行业板块视角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定价效果。基于此,这就需要结合我国A股市场行业板块,探索上市公司截面收益及不同投资组合下盈利因子的存在性和显著性。总体上,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整体与部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及比较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检验我国A股市场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盈利因子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一方面整体分析17个行业板块盈利效应的存在性及显著性;另一方面在控制规模、价值、投资异象的情况下具体检验不同行业不同投资组合分类的盈利效应的存在性及显著性,并从股利贴现模型、盈利能力定价指标层面分析影响盈利效应的机理。实证研究中用到样本区间为2007-2018年我国A股月度数据,首先根据我国金融数据特征构造出基于随机波动误差项的五因子模型(FF-SV-N);在此基础上,选用财务信息中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研究盈利能力指标,采用横截面回归法分析17个行业收益率数据,并采用Fama(2015)排列组合法对17个行业数据按照盈利-规模、盈利-价值、盈利-投资进行5×5分组排列构造25个投资组合,运用FF-SV-N回归模型分析盈利效应。研究表明,我国A股市场行业板块盈利因子与股票预期收益率总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带有随机波动的资产定价模型可以更能准确描述投资收益率的形成原因。在行业板块中,盈利因子在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三大行业中不具有显著性;在分别控制规模、价值、投资因素之后,盈利异象在盈利-规模组合中更显著,而且盈利因子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最优,在房地长业表现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