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技术进步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根据Mckinnon (1973)和Show (1973)的观点,资金的配置机制和丰裕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资本的形成速度和规模,投资足够的资金是区域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也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资金的供给可以在区域的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区域之间的流动而获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了以市场机制为向导的信贷资金流动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信贷资金通过市场经济的重分配机制加剧了其配置的不合理性,由此演变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桎梏,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如何纠正目前市场机制在信贷资金流动中的偏差,减少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外流,并构建信贷资金回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效机制,使资金这个最具有组织作用的龙头要素回流欠发达地区,是目前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金融生态理论视角对信贷资金流动机制进行详尽的研究,为信贷资金回流欠发达地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这对中国缩小区域间与城乡经济差距都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流动的现实情况,系统研究和探讨了金融生态与信贷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结论,找出实证结果的与理论之间的差异,试图探讨出决定我国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流动的内在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区域信贷资金良性流动和推动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有益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希望能够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与东部发达地区县域信贷资金流动的现状和规模进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找出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二,结合金融生态理论的视角,用实证的方法对分别代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样本县域信贷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影响信贷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第三,针对地区金融生态情况研究影响信贷资金流动主要因素,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安徽亳州市为例,找出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现象在制度上和环境上的根本动因,并提出促进信贷资金回流欠发达地区的现实途径。研究主要结论:1、我国现阶段信贷资金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信贷资金从欠发达地区的流出渠道主要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2、我国县域地区金融生态显示出明显的资金洼地效应,即金融生态好的地区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入,金融生态差的地区有较多信贷资金流出。3、影响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流入最主要的因素是当地金融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