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补偿机制陕南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以丹凤县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逐步开艘,作为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的陕南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陕南水源地小城镇的基础设旌建设的水平还很低,既达不到满足小城镇生产生活的职能要求,也远远达不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陕南水源地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该如何进行,是关系到国家调水工程和陕南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家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的同时,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也在逐日完善,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措施。在这种形势一下,陕南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应该如何建立;陕南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如何与生态补偿机制有机结合;如何充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是关系到陕南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问题。   论文以陕南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一丹凤县为例,结台该县在新形势下发展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丹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模式、丹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联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力求探索出一种利用生态补偿机制,以提升丹凤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进而对丹风基础设施规划模式在陕南小城镇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丹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陕南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可借鉴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陕南水源地小城镇的生态发展模式做出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礼泉县香积寺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烽火镇的香积寺内。现存实物约为北宋年间修筑。此塔造型雄伟,秀丽别致,其砖石仿木砌筑技法颇为成熟,在关中同时期古塔建筑中独具风格。本文
夏热冬冷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被划分为非集中供暖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相当恶劣,具有夏季闷热、冬季阴冷、气温的日差较小、年降水量大、冬季日照率偏低等不利情
本论文以西安大明宫及其相关城市区域为例。首先,在界定城市大遗址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城市大遗址区存在的问题及引发问题的原因;其次,针对大明宫遗址地区现状社会、人口、基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的传统民居,其最大的特点是屋顶采用了当地特有的植物材料——海草苫造而成。独特的建筑材料和营建技艺使海草房有着冬暖夏凉、不蛀不腐、抗风防雨等优
槇文彦作为一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在1960年代提出了集群形态理论。数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棋文彦通过建筑实践不断的审视与检验着集群形态理论,理论也相应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建筑业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就成为了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太阳能这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建筑可持
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县域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进行具有实施意义
学位
学位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开创了城市空间认知研究的先例,使可读性、可意象性成为理想城市的标志。通道、边界、区域、节点与标志物的元素分析成为解读城市意象的方法沿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