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补中益气汤“要药”配伍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经典方剂,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具有关键性增效作用,但其增效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层面探讨“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大鼠胃肠动力学障碍的增效机制。(2)补中益气汤也是临床治疗便秘的经典方剂,课题组前期发现补中益气汤具有改善洛哌丁胺致大鼠便秘模型作用,“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补中益气汤改善便秘具有增效作用,但增效的作用机制也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代谢组学技术,从代谢物和分子层面探索其增效作用机制。(3)本研究采用以上不同动物模型,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多层次多维角度阐明“要药”升麻柴胡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增效机制,揭示补中益气汤“要药”配伍关键增效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1)采用大黄灌胃、饥饿和游泳力竭法复合使用复制脾虚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观察补中益气汤、升麻柴胡及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对脾虚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探索升麻柴胡配伍作为“要药”在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胃肠动力障碍的增效作用,运用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方法检测正常、模型、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组血清代谢物变化,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脾虚大鼠影响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2)采用洛哌丁胺诱导大鼠便秘模型,观察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对大鼠便秘模型的促胃肠动力作用;运用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方法检测正常、模型、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组血清代谢物变化,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便秘大鼠影响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对大鼠便秘模型炎性标记物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要药”升麻柴胡配伍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具有增效作用,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脾虚型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有24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而补中益气汤给药后可逆转其中14种差异代谢物,“要药”升麻柴胡可影响此14种差异代谢物中的6种代谢物,包括色氨酸、谷氨酰胺、磷脂胆碱等,通路分析研究表明,这6种差异性代谢物主要与谷氨酰胺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及甘油磷脂代谢等有关。(2)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可提高便秘模型大鼠小肠推进率、减轻洛哌丁胺诱导的结肠损伤,具有减轻便秘作用。代谢组学显示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可影响大鼠便秘模型血清代谢轮廓,与正常组相比,便秘模型组大鼠有31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而补中益气汤给药后可逆转其中的17种差异代谢物,“要药”升麻柴胡可影响此17种代谢物中的8种代谢物,这8种代谢物包括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PGE2及肌醇等,通路分析显示这8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等通路有关。此外,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可抑制致炎介质PGE2的生成,降低洛哌丁胺诱导的大鼠便秘血清炎性因子IL-6及TNF-α的水平及结肠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表达,减轻大鼠便秘结肠炎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补中益气汤及“要药”升麻柴胡还可升高便秘大鼠代谢物肌醇水平,提高与肌醇代谢密切相关的胃泌素及胃动素等胃肠激素水平。结论:(1)“要药”升麻柴胡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具有关键性增效作用,增效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脾虚胃肠动力障碍大鼠的谷氨酰胺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及甘油磷脂代谢等有关。(2)“要药”升麻柴胡及补中益气汤具有提高便秘模型大鼠胃肠动力作用,“要药”对补中益气汤改善便秘的增效机制可能与其调控便秘花生四烯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及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等通路有关,进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提高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而发挥增效作用。(3)在三因素复制脾虚胃肠动力障碍和洛哌丁胺诱导便秘这两种动物模型中,“要药”升麻柴胡配伍的增效代谢通路各有异同,对在两种不同模型上代谢通路异同性的后续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4)本研究从整体、代谢物及分子水平探讨了“要药”升麻柴胡对补中益气汤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增效机制,诠释了“要药”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科学意义,丰富和发展了“要药”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理论内涵。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采用不同针刺方法(仿真针刺和假针刺)在不同时间(14时和21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进行干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和不同针刺时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生物钟基因Bmal1、Clock、Per2的影响,以及针刺对SHR心肌保护的研究,探索针刺降压、减轻心肌损伤的生物钟机制,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针刺治疗时间选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学位
目的:肝纤维化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后组织修复的代偿反应,是慢性肝病共有的重要病理变化。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FZHY)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且前期基于四段式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的筛选发现,F-01、F-02和F-03在提取物、全身血、门静脉和肝脏中的暴露量均位居于前列,且三者分别为原方君药、臣药和使药的主要成分之一,提示此三者可能是原方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本
学位
目的:(1)筛选具有靶向TGR5活性的中药活性成分,为中药改善肥胖及代谢并发症提供先导化合物。(2)对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人参皂苷Ro进行降糖降脂药效评价。(3)以调控TGR5为基础,探讨人参皂苷Ro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为人参皂苷Ro治疗肥胖的新药开发应用及作为红参等药材的指标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瞬时转染p IRESneo3-m TGR5、p CRE-luc reporter构建
学位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肝纤维化可逐步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本论文主要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arly growth response 1,Egr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连翘酯苷A(Forsythiaside A,FTA)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本研究运用了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
学位
目的:研究“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中药复方肺岩宁方对Lewis小鼠肺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腋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中药组、皮下模型组、皮下中药组。药物干预14天后观察各组小鼠抑瘤率、体重变化、生存质量。(2)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尾静脉转移模型,随机分为4组:
学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其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苯丙烷类化合物——丹酚酸和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因其药效成分明确,基因组相对较小,组织培养技术成熟,丹参成为诠释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机制的模式药用植物。研究发现,诸多转录因子、结构基因均可调控其丹酚酸类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而
学位
目的:肿瘤微环境(TME)乏氧、弱酸性和活性氧过量(如过氧化氢H2O2)等典型特征导致肿瘤产生耐受性,进而导致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本课题设计制备了荷载细胞周期特异性中药活性成分10-羟基喜树碱(HCPT)的智能响应型介孔硅酸钙纳米粒,具体为血清白蛋白和聚乙二醇共修饰、担载二氧化锰颗粒的中空介孔硅酸钙纳米粒(HCaM-PB NPs),以期通过序贯性地改善乏氧、调整细胞周期和持续可控释药,提高HCP
学位
利用FNL(Final Reanalysis Data)、 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和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全球逐半小时降水数据,选取我国西南高原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研究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两种初始扰动方法 BGM(Breeding Growth Mode)和LBGM法(Local Breeding Growt
期刊
目的分析影响听阈正常主观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和残余抑制结果的因素,为耳鸣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53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听阈正常主观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系统的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检测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和耳鸣心理声学检测结果与THI评分和残余抑制结果的关系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深入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发病危险因素;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清消法”结合拖线疗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应用疗效,形成值得推广的相对成熟规范的诊疗操作方案。方法:(1)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32例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82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同期非乳腺疾患的中青年女性211例作为阴性对照组,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