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文化遗产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其中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地域风情为基础的民俗文化旅游最受欢迎。文化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旅游环境造成了不程度的破坏,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扭曲的现象,比如“过度商业化”、“伪民俗移植”、“粗放再生产”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隐患。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谁能最先对旅游者进行拉拢,提高旅游者满意度,谁就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自然旅游开发饱和大背景下,旅游目的地需要开始从文化旅游主题入手,着眼于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是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说自然类旅游资源满足了旅游者的视觉感光需求,那么文化旅游类资源就是丰富了旅游者的精神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是建立在旅游者精神情感享受基础上的一种旅游资源,如何满足旅游者此类的情感需求呢?从旅游地角度出发,需要维护自身原有旅游资源的本真性,文化遗产类旅游经历了多年岁月的积累,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但是一些旅游开发者为谋得一时的利益,大肆篡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使其失去了其原有的本真性内涵;从旅游者角度出发,满足旅游者精神文明需要,除了丰富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内容,还要增加人与地方的粘性,主要是通过建立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就旅游者而言,其与目的地的关系,产生于普通的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关系,在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件的情况下,旅游者在目的地行程结束返回自己的常住地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旅游者与此目的地很难产生联系,因此,如果能利用这此短暂旅程的机会,建立起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情感桥梁,提高旅游者满意度,能给旅游地产生不少的经济效益,比如激发旅游者的二次游行为,或者使旅游者成为旅游地免费的宣传中,将此次的旅游体验分享给身边的熟人。国内外的早期学者普遍把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变量同一归结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问题。对此,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观点提出质疑。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探索,结合“理性”本真性感知和“感性”地方依恋的两个理论,以厦门鼓浪屿为研究对象。试着在文化遗产旅游的大情景下,构建旅游者建构主义本真性感知(自变量)、地方依赖(中介变量)以及地方认同(因变量)三者共同对旅游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作用,中间加上存在主义本真性感知(调节变量)进行调节,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者的建构本真性感知正向影响着地方认同;(2)地方依赖在旅游者的建构本真性感知与地方认同之间起中介作用;(3)旅游者的存在本真性感知在旅游者的建构本真性感知与地方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4)旅游者的存在本真性感知在旅游者的建构本真性感知与地方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5)地方认同对旅游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重新论证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此次的案例研究地鼓浪屿为以后学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案例素材,同时通过了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详细解读了人地关系的情感变化过程,以及对增强旅游者满意度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为鼓浪屿未来可持续发展路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