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明线会车气动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列车高速运行时引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当两列车交会时,两车之间的气流受到挤压,在列车表面产生很强的瞬态压力冲击,有可能会使车窗玻璃受气动冲击而损坏,如果压力波传入密封性不好的客室还可能导致乘客耳鸣、头晕等不适症状。此外,各节车厢也会受到交变的气动作用力和力矩冲击,有可能引发列车横向、垂向振动以及蛇形运动,不但加剧了轮轨磨耗,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而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列车脱轨、倾覆等重大的事故。然而,高速列车明线会车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大小的主要因素如两列车运行速度、列车外形尺寸和线间距或车间距等参数之间具体关系式还很欠缺。而当列车高速通过声屏障时,列车风产生很大的空气压力脉动载荷作用在声屏障上,对声屏障的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一旦声屏障因强度或疲劳破坏而失效,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实现高速列车的安全、舒适、低能耗等要求,必须对列车交会过程气动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中基于三维、粘性、非定常、可压缩、非稳态流体控制方程和k-ε紊流模型,采用CFD有限体积法和移动网格技术对某型高速列车明线会车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了列车交会时车体表面压力和气动作用力(矩)的变化过程,得到压力波峰值沿列车纵向、垂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各节车厢气动作用力之间的异同。通过计算6个线间距下列车以多种速度按照单车静止交会、等速交会和不等速交会的压力波与气动作用力(矩),找出研究列车以任意速度交会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大小的方法,得到会车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与列车交会速度、线间距和车间距定量关系式。此外,还分析了列车等速交会时3种不同类型及2种高度声屏障压力波和气动力,为高速铁路和高速列车的设计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1)列车交会时,车身表面各测点会车压力以及各节车厢气动作用力的头波和尾波峰值大小和形状与该处的气流合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有关。(2)列车会车压力波与气动作用力(矩)的大小不但与交会列车运行速度大小有关,而且与相对速度比即通过列车速度与相对速度的比值存在函数关系。当列车以任意速度交会时,会车压力波峰值和幅值与相对速度比为6次多项式关系;气动阻力系数与相对速度比为4次多项式关系;气动侧向力系数与相对速度比为2次方多项式关系;气动升力系数、侧翻力矩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偏转力矩系数与列车相对速度比均为3次方多项式关系。(3)会车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与线间距或车间距为负指数关系。(4)随着相对速度比的减小,压力波和气动作用力(矩)尾波相对头波下移,因此对于不等速交会中速度高的列车来说,与列车车尾交会时的气动特性危害程度有可能远大于与列车头车交会气动特性。(5)气动俯仰力矩、偏转力矩在列车交会过程中出现6个峰值,方向改变4次,对列车平稳运行影响更大。(6)不同结构形式的声屏障所受气动作用力是不一样的:单位长度上直立型声屏障所受气动力最小,倒L型声屏障最大,内倾45°型居中;声屏障受到的气动力随着列车速度提高而增加,气动力与列车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随声屏障高度增加,所受到得气动力相应增加。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针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双重介质渗流特点,结合大量实验分析与理论研究,建立了双重
该文以苏丹Melut盆地为例,在分析总结泥质盖层微观封闭机理和宏观展布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建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泥质盖层综合评价
本文给出了考虑窜流的多层油藏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绘制了典型曲线,结果可用于多层油层的压力分析和试井解释.给出了多层无穷延伸平面均质油藏层间无窜流、各层初始压力或
对底水凝析气-油藏开发该文从理论和技术应用上系统深入地进行了这类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Eclipse软件的组分模型对N.Geragai G40底水凝析气-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和
孤南131断块开发以来,因受层间非均质影响,油层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对应不好,后期注入水与地层不配伍性,造成注水井周围地层堵塞、注水压
本文分别在内径50mm、长27.43m和内径80mm、长380m的水平不锈钢多相流试验环道上对空气-水段塞流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将非线性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段塞流特
脱水处理是天然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受设备设计和制造水平的限制,国内天然气矿场集输中所需的中小处理量的天然气脱水设备大部分采用引进.因此,研究和开发
稠油油藏蒸汽驱是一项成熟和成功应用的大型商业化开采技术,由于注蒸汽成本很高,稀油油藏很少使用蒸汽驱,而目前国内有些稀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不好,其油层条件和原油性质又显
本文以地质、物探、测井、气藏工程、现场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思路,首先通过对上法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开展精细气藏描述,建立相对合理的地质模型.在气藏工程论证基础上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对于河流相砂岩油田,其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