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有效开发对策研究—以大港油田枣35块油藏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针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双重介质渗流特点,结合大量实验分析与理论研究,建立了双重介质油藏热采数值模拟模型.以中国大港油田枣35块为研究背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的开采特征和采油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并确定了油藏的开发方式和井网部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该文主要创新性工作为:(1)建立了一套火成岩裂缝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根据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岩性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块,裂缝、孔洞发育,储集渗流空间复杂的特点,形成了一套以井点资料为基础,井间以地震相、储层反演、岩性岩相为约束控制条件的多信息火成岩裂缝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2)建立了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的两种主要的储渗模式.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建立了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的两种不同的储集渗流模式:裂缝—孔隙型储集渗流模式和大孔大缝—小孔小缝复合型储集渗流模式.(3)建立了一套裂缝性稠油油藏热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双重孔隙介质热采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了该模型对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不同开采方式(衰竭式、注冷水和注蒸汽)的开采特征、采油机理、裂缝与开发井网的合理配置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4)形成了一套裂缝性稠油油藏高效开采技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裂缝性油藏成功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和驱油机理,提出蒸汽吞吐是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技术的相关理论.应用该文提出的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开发理论与方法,有效解决了此类油藏开发中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火成岩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的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2)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合理高效的开发方式;(3)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开发井网与裂缝的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东濮凹陷含气层物性特征及其多年来成功与失败的试气经验,开展了渗透气井试气技术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建立产能预测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的无阻流量,编制试
该文以水平井在评价期内的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水平井初期产能计算、产能递减分析和经济评价的水平井油藏工程筛选方法并编制了水平井筛选软件.文中整理了国内外学
根据江苏油田小断块油藏的特点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做法,在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真武油田油藏和地质研究的初步结果,初步优选1-2个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具有粘度指数高,挥发性低,色度低,折光指数小,对添加剂感受性好,热安定性好等特点.但同时存在光安定性差的缺点,影响了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应用和推广.作者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随着采出液的的处理,在系统各处理器中沉降大量的油泥,这部分油泥造成注水水质严重超标,堵塞底层,影响注水井增注措施效果,直接排放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水力压裂技术已由简单的压裂增产增注方法发展为综合考虑各种工程因素的复杂工艺,然而水力压裂施工受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人们对压裂裂缝的扩展特征的理解.相对地,
该文紧密结合华北油田晋县中南部低电阻油层的试油、测井、岩心分析等项基础资料,分析了低电阻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探讨了低电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针对不同的成因,归纳总结
为解决中-强水敏性储层对沙丘5井区注水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产生水敏性的原因,完成了水敏性的室内研究,同时,完成了防膨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鉴于此,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有效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
首先,应当辩证看待金融创新。美国本轮金融风暴是次贷危机进一步延伸的结果,而次贷危机则与美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中过度利用金融衍生品有关。因此,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