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者》中的救赎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凯德·班芭拉(1939-1995)是著名的非裔美国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电影制作人。对她来说,写作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揭露和改善社会现实。她将写作视为一种有效的斗争方式,通过它来鼓舞黑人同胞的士气,同时试图改变白人阶层对黑人所持有的成见。《吃盐者》出版于1980年,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结构精巧,思想深邃,启人心智,堪称杰作。本论文试图以救赎为主线,探讨人物在精神上弥合分裂、复归完整的过程,主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最后点出救赎这一主题的意义。小说中大多数人物都在承受着精神上分裂的痛苦,是需要拯救的一批人。拯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理清人的本质。总的来说,“人是什么”这一命题主要由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人与外界中他者的关系界定,因此,文章提出了救赎的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回归民族传统文化调整“我”与内在自我的关系,树立起自我肯定的意识,称为文化救赎。第二,在社会关系网中重新确立起对自我的身份认定,称为社会救赎。第三,提升个人对事物运行规律的认知,称为认知救赎。班芭拉于自由中看到了局限性,于可能性中看到了必然性,于多样性中看到了一致性,她的这些观点在《吃盐者》中都有体现,也是她想传达给读者的。综合既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外学者对《吃盐者》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选择、自由、集体、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变革等主题上,本文所探讨的救赎主题可以看成是对这些主题的归纳与总结,是它们的最终落脚点。“救赎”取自宗教概念,强调人的身体、思维、精神以及与他者之间关系的完整与统一。它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民族或者整个人类社会。《吃盐者》中个人救赎的意义最终超出了个人之外,辐射到了整个人类社会,于“和而不同”中实现了它的终极价值。这也与班芭拉以写作拯救人类社会的初衷相观照。
其他文献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语言迁移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管理者的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区别于以往的研究,从创业板董事长的角度,以2014-2016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分别以性别 、 年龄、 学历
目的了解煤矿职工的健康情况。方法对噪声作业和粉尘作业人员进行正常的身体检查。结果本次共检职工277名。检出血压偏高者20人,心电图异常2人,B超异常86人,化验异常5人,听力
促进区域工业与经济发展协调是平衡我国工业产业差距、 实现优势互补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选取反映工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若干项一、 二级指标构建区域协调性评价框架,运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的建设环境、自身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的主要成分由工人变为农民,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严重侵蚀着党,党存在变质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农红军
伍尔夫的生态思想可以概括为寻求人、自然与文明的和谐关系。由于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伍尔夫非常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问题。伍尔夫相信人类不但不能用武力征服自然,而且应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湖南乡村振兴、 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湖南应从抢抓发展机遇,合理布局,建好园区和不断提升竞争力等方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湖南乡村
亨利·大卫·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颇丰,涉及散文、诗歌、随笔、日记各个方面,为美国社会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学和文化遗产。他在有生之年倍受冷遇,直至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分析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