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并对比能保持高血压患者在麻醉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麻醉用药方案,并探讨在Narcotrend指导下的一个适当的麻醉深度以安全拔除气管导管。 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ASAⅡ级,有高血压病史药物控制良好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S组),异丙酚组(P组),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M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以异丙酚2mg/kg、芬太尼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30-40mmHg,术中在Narcotrend监测下吸入2%-4%七氟烷维持麻醉,缝皮下时停止吸入麻醉,维持新鲜气体流量≥4L/min。S组:术后常规拔管;P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开始静脉泵注异丙酚TCI1.5-2μg/ml的血浆浓度,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R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拔管时停止输注;M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缓慢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h,拔管时停止输注。记录入室基础值(T1)、拔管前(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AP)、舒张压(DBP)、Narcotrend值(NT),观察拔管时间A1(自给予肌松拮抗剂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A2(停用麻醉药物到呼之能睁眼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及SpO2情况等临床指标。 结果: 1、四组患者性别比、体重、年龄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四组患者T1时点的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2、T3、T4、T5与T1时点相比,收缩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R组T4、T5与T1时点相比,收缩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R组在T4、T5时点收缩压低于S组(P<0.05),M组在T2、T3、T4、T5时点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S组、P组及R组(P<0.05),R组T2、T3、T4、T5时点的心率较S组及P组均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在T2、T3、T4时点与T1点相比,NT值均明显降低(P<0.05),四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M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较其余三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M组患者拔管期呛咳等级为Ⅰ级+Ⅱ级的百分率为87%,R组Ⅰ级+Ⅱ级的百分率为73%,明显高于S组(43%)及P组(50%,P<0.05),而S组及P组拔管期呛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可明显减轻有高血压病史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呛咳反应,保持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稳定,防止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同时不明显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