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墨人物写生中的笔墨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水墨人物写生中的造型是需要笔墨这一重要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笔墨应该为造型服务,它不能抛开造型。正如蒋兆和对笔墨的总结:“……需要以笔为主见其骨,以墨为辅显其肉。笔墨之间各自负担的使命,就在于完整地表现有筋、有骨、有肉的具有生命的形象。因而才能有生动的笔墨。”在水墨人物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大派系。人们习惯称之为京派与浙派。最初阶段他们的笔墨技法不尽相同。一般看来,京派是以山水画技法为基本的语言,而浙派是以花鸟画技法为基本的语言。“京派”的水墨人物写生以素描为基础,用“干笔”画出素描效果,用墨重,用笔严谨,气势较大,份量亦重。徐悲鸿、蒋兆和对"京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蒋兆和影响最深。在“京派”第二代画家里以周思聪成绩最为突出。而“浙派”以花鸟画技法为本语,少融山水画的皴、擦技法,注重传统“笔墨”的“笔法”运用,造型灵动、清秀,画面效果湿润、华滋,水墨淋漓,偏重“意、趣”求笔墨之趣、造型、章法之趣。“浙派”以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为早期的代表,同样为浙派代表的吴山明、刘国辉在借鉴传统花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其用笔用墨呈现出很强的自由性与融洽性。水墨人物写生中笔墨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有的糅合进了现代气息,充满了现代感;有的突出了笔墨的张力和弹性;有的则显现出笔墨的朴实与凝重。总之,正不断地拓宽它日趋强烈的个性化语言,笔墨的延伸与拓展已充满了多种可能性。因此,具有更广袤的未知区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的创新点:在准备此篇论文的时候,作者曾查阅了大量有关“拼贴艺术”的文献资料。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上述这些文献,对拼贴艺术的论证及研究并不全面,尤其是对有关纸拼和照片拼贴
当需要我们去用心欣赏一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极好的雕塑艺术作品,在这个时候我们做的不只是要去观察这件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形式美感,还要去感受不同作品体现出来的材料质
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章朗村布朗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其教义已深深融入该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宗教文化内涵也深深影响着布朗族音乐。  在进行本论文研究之前,笔者将本论文定
王诜是一位传统绘画艺术的守护者、继承者和创新者。其画既承袭了隋唐、五代、宋代名家的优良传统,又打破了门户之见,把院体画与文人画作了完美结合,理、法、趣兼重。他那心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