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职业倦怠问卷对黑龙江地区273名警察进行调查,并通过描述性统计揭示其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及职业倦怠的现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探讨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及职业倦怠的影响;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探究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结论一:(1)从总体情况来看黑龙江地区警察的工作压力处于中高度压力水平,职业倦怠处于中度偏下的倦怠程度,社会支持水平较高。(2)从工作压力各维度来看警察在组织的晋职方法、奖惩制度、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考核等方面感受到的压力最大,而且认为工作压力对自己身体健康、睡眠有较大影响,而对于工作委屈、工作挫折等方面的压力感受较小;在职业倦怠上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及人格解体;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主观支持水平最高。 结论二:(1)机关民警的工作压力比社区民警、交警、治安民警的工作压力小,配偶有无工作与受教育程度共同对工作压力产生影响。(2)配偶情况、性别及警龄各自对工作满意度不会产生影响,但三者的交互结合会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3)有子女的警察比无子女的警察的职业倦怠程度高,配偶有无工作与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结论三: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显著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 结论四:警察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五:社会支持负向调节了警察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越小。 结论六:社会支持对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节要通过工作满意度起作用,表现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式。 根据以上结论从警察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了多层次、全方位具体措施来帮助有关部门缓解警察职业倦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