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直线发电机电能变换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活塞斯特林直线发电系统通过将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Free piston stirling engine,FPSE)的动力活塞与直线电机的动子机械耦合,实现各式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化,在空间电源、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工厂余废热发电和热电联产等领域已有应用。本文为解决自由活塞斯特林直线发电系统输出电能波动大和系统自起动的问题,采用三相AC/DC和双向DC/DC结合的两级电能变换控制方式,使发电系统输出稳定直流电。借助两级电能变换拓扑的能量双向流动特性,采用电流-位移双闭环控制实现发电系统的自起动。
  首先,建立了发电系统中起热-机能量转换作用的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和起机-电能量转换作用的三相永磁直线电机线性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上完成了模型搭建及仿真工作。发电系统起动阶段采用电流-位移双闭环的控制策略,针对动子位移呈正弦的特点,为提高频率和位移跟踪性能,采用PR(比例-谐振)控制器代替传统位置环中的PI控制器,并完成了相应仿真验证;
  其次,发电系统的整流(逆变)部分采用三相半桥拓扑,针对直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变频和变幅值特性,为实现发电机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和直流侧电压的稳定可控,提出将具备高鲁棒性和动态响应的滞环SVPWM电流控制策略应用于整流环节。详述了该控制策略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完成了三相电压源型整流器(Voltage source rectifier,VSR)的建模及关键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设计,仿真验证了所设计三相VSR的性能;
  再次,发电系统的双向DC/DC变换部分,主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双向Buck/Boost拓扑,完成了主电路中关键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和开关器件的选型设计,针对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分别建立了相应模式的小信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变换器电流-电压双闭环控制策略中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工作;
  最后,搭建了模拟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测试平台,完成以TMS320F28335为主控核心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调试和软件编写工作,在实验平台测试了系统发电阶段AC/DC和DC/DC两部分变换器的性能,结合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用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其他文献
学位
电动汽车的规模化普及和发展,给传统电网带来了诸多挑战。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中存在大量电力电子换流器及非线性负载,对配电网谐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也可以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因此,随着电动汽车以及充电设施数据互联互通性的逐步完善,采用实测数据挖掘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电能质量特性规律对于车网友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电动汽车充电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重点从充电站对电网的
学位
配售电侧放开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其目的是在配售电侧引入竞争,提高配电侧运营效率和促进售电侧市场化。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资本可有序参与建设运营增量配电网,以市场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同年在全国范围内批复了105个增量配电网试点。增量配电网原则上是指除国家电网的存量配电网之外的新增配电网。由于增量配电网的资产收益需要单独核算、自负盈
学位
泥浆脉冲发生器是现代油气钻井设备的核心部件,井下数据的高速、准确、实时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泥浆脉冲发生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精确伺服控制。在钻井过程中,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面临着极端环境、强扰动和变负载等因素作用,控制系统需要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跟踪精度,控制策略制定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难度较大。本文以泥浆脉冲发生器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为对象开展控制策略研究,提出基于自抗扰
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V-WPT)技术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关键一环,该技术可以实现安全稳定的能量传输,可以满足多种传输距离和多种传输功率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是减小煤炭排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EV-WPT技术能量传输的核心便是一对相同谐振频率的线圈,线圈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关系着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指标的
学位
能源环境的危急现状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具有零排放优势的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以电能为驱动,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更加清洁环保,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产业之一,然而传统的电动汽车有线充电模式存在着人工操作步骤繁琐,接插件磨损漏电等安全隐患,同时有线充电方式灵活性上的欠缺也是制约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充电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同时提
学位
学位
工业革命之后,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困局。传统粗放型用能模式难以为继,促使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 RES)开发、可持续性建设上来。在此背景下,微电网(microgrid,MG)技术应运而生,相关示范工程也不断落成、投运。此外,能源互联网理念的推广,赋予了MG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由单一电能向“以电为核心,冷热电气协调互补”
学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从电源到负载的无接触供电。由于具有方便、可靠和安全等特点,IP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充电场合,例如小功率移动设备充电、医疗设备充电、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等。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充电次数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以上充电场合中,其充电过程主要包含两种模式:恒流模式和恒压模式。IPT充电器
学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相比于传统的旋转电机加机械结构的组合,具有响应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伺服、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的讨论对象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自动门,从直线电机的数学建模、矢量控制、电流重构、仿真与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了单电流传感器下的矢量控制。  首先,根据直线电机的基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