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强震下的倒塌行为比较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震害调查显示,构筑物的严重破坏或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的主要根源。为了给老旧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同时对现行规范进一步修改提出建议,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震下的倒塌行为出发,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比较了各时期的抗震规范(TJ 11-78、GBJ 11-89和GB50011-2001),并按照不同的规范,对同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案例进行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同按78规范设计的结构相比,框架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抗拉压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同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相比,框架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次,对现有的结构倒塌分析程序中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根据本文的需要增加了前处理和后处理的部分。利用改进后的倒塌分析程序,对按不同规范设计的案例进行了ElCentro波、Taft波和宁河波作用下的倒塌模拟。主要结论有:(1)按78规范设计的结构抗倒塌能力较差,在强震下构件发生脆性破坏并引起倒塌的情况严重。在一些地震危害较大的地区需要对80年代及这以前设计建造的结构进行加固。应着重提高构件的抗剪、抗拉压承载力,防止脆性破坏。(2)按89规范和01规范设计建造的结构有较好的抗倒塌的能力。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的刚度比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更加合理。建议对新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适当放松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弹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最后,本文以减少强震作用下人员伤亡为目标,讨论了促使结构形成合理的倒塌机制、增加结构维持稳定的时间的一些措施。
其他文献
钢结构建筑逐年增多,但钢结构建筑的抗火性能研究却相对滞后。国外已进行了整体钢结构建筑火灾试验,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整体结构火灾实验进行的相对较少。由于
造纸废水处理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难点,技术不断革新才能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本论文依据国内外对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利用交变磁场磁化具有铁磁性的聚合硫酸铁(PFS)溶液,使其电导率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混凝土衬砌渠道经常遭受冻胀而破坏,失去了防渗节水的功能,因此研究渠道衬砌工程冻胀破坏机理和保温防冻胀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
本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1)对阶形柱弯矩放大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了精度较好的拟合公式。在阶形柱上下柱之间相互作用保持不变假定下,本文将阶形柱控制柱单独取出,对其
部分包裹混凝土(简称PEC)组合体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于一体,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火性能及经济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钢结构框架中,端板节点属于
随着土木工程结构的老龄化、设计规范的更新换代等,对工程结构检测、维修和加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螺旋肋钢丝是高效加固混凝士构件的理想材料,而且与
随着设计、施工经验的成熟,国内外盾构衬砌管片宽度有增加的趋势,管片宽度的增加会在管片环接头螺栓处产生剪切力的作用,导致管片弯曲应力增加,并且集中于管片断面的边缘部位,导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软土为地基的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软土路基在外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大,持续时间也长。超出允许范围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会对交通安全造成
木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我国现存的一些古建筑,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木结构在北美、加拿大及日本被广泛应用于住宅中,同时也被应用于厂房、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大跨度梁桥的主要桥型之一,由于日夜承受车辆荷载,尤其随着交通量增加以及超重车辆的作用,桥梁结构的疲劳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为了确保营运阶段桥梁结构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