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疗效评价是临床评价的主体,对临床疗效的科学诠释是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医诊疗过程中,复杂干预贯穿始终,具有辨证论治时空性、治疗手段多样化及干预目的多维度的特点。但是,既往中医临床评价中,多注重单一治疗方法(方案)对临床结局指标的单维度疗效评价,缺乏对中医复杂干预的多维度结局测量,从而降低了中医优势的发挥,降低了实际临床疗效。中医疗效评价应回归临床诊疗真实世界,强调中医复杂干预对患病生命体的整合调节作用,重视临床结局的综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运筹学、管理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部门(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它在处理多投入、尤其是多产出问题上较其它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绝对优势,适用于中医复杂干预(多投入)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多产出)的特点。本研究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依托下,以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为例,首次将DEA应用于中医复杂干预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探索DEA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的可行性和适用性。1中医综合方案的单指标疗效评价研究对象来源于自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9个临床研究中心的早期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342例,按照2:1的比例经中央随机系统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233例,西医对照组109例。中医综合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给予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及现代康复治疗;西医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现代康复治疗。研究中医综合方案对早期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方面,治疗7天后两组NIHSS积分均明显下降,其中中医综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14天和第21天,两组积分均继续下降,仍以中医综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②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方面,治疗7天后两组FMA积分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第14天和第21天,两组FMA积分继续增高,两组间仍无显著差异(P>0.05)。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法,Barthel Index, BI)方面,在治疗21天,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均明显增高;其中,中医综合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残疾程度(修订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方面,治疗21天后两组残疾程度MRS积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⑤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治疗21天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和西医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及中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中,中医综合方案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方面疗效较好,优于西医方案;而在肢体运动功能、残疾及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中医综合方案较西医方案无显著优势。2中医综合方案的DEA综合评价研究对象、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案同1。采用DEA综合评价方法,将入选病例中的每位患者均作为独立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住院总费用作为投入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中医症状改善作为产出指标,使用C2R模型和BC2模型,综合评价中医综合方案的相对有效性。结果表明:①效率值分析结果证实,中医综合治疗组C2R模型和BC2模型的效率均值(θ)分别为0.27和0.35,西医对照组效率均值分别为0.22和0.31,中医综合方案优于西医方案;而且,中医综合方案的规模效率亦优于西医方案;两组的规模收益状况均为递减。②松弛变量分析,中医综合方案在产出1(神经功能缺损),产出2(肢体运动功能),产出4(残疾程度),产出5(中医症状积分)均较西医方案组距离理想状态更近;在产出3(日常生活能力),西医方案距离理想状态更近。结论:采用DEA法综合评价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中医综合方案优于西医方案;而且,中医综合方案在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残疾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上距离理想状态更近,西医方案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距离理想状态更近。3不同中医治疗方案的单指标疗效评价研究对象及治疗方案同1。根据住院期间实际干预情况,分为中医综合方案1组(93例)、中医综合方案2组(54例)和中医综合方案3组(46例)。三组病人均在接受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方案1组为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中医综合方案2组为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中医综合方案3组为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研究不同中医治疗方案对早期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中医症状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在治疗7天时,三组治疗方案在NIHSS改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疗效最好;在14和21天时,三组治疗方案对NIHSS的改善无显著差异。②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在治疗7天、14天及21天,三组治疗方案对FMA的改善无显著差异。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在治疗21天,三组治疗方案在BI改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疗效最好。④残疾程度方面,在治疗21天,三组治疗方案在MRS改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疗效最好。⑤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在治疗21天,三组治疗方案在中医症状改善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最好。结论:不同中医综合方案的单指标疗效评价,结果表明,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及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和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上,治疗7天时,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显示了较好的优势,但在14天和21天,三组疗效无差异;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三种中医综合方案无显著差异。4不同中医治疗方案的DEA综合评价研究对象及治疗方案同1,分组情况同3。采用DEA综合评价方法,将入选病例中的每位患者均作为独立的决策单元(DMU),住院总费用作为投入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中医症状改善作为产出指标,应用C2R模型和BC2模型,综合评价不同中医治疗方案的相对有效性。结果表明:①效率值分析结果证实,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2组)的综合评价疗效最优,C2R模型和BC2模型效率值(θ)分别为0.39和0.53;其次是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效率值分别为0.33和0.43;最差的为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组(3组),效率值分别为0.27和0.34。规模效率中,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的规模效率最优,其次为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组(3组),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2组)的规模效率最差;三组的规模收益状况均为递减。②松弛变量分析,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2组)在产出1(神经功能缺损),产出2(肢体运动功能),产出4(残疾程度),产出5(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其他两个治疗方案,更接近理想状态;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组(1组)在产出3(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较好,距离理想状态最近。结论:采用DEA法评价不同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方案的综合评价疗效最优,其次是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方案,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方案疗效最差。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方案在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残疾及中医症状改善上距离理想状态最近;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现代康复方案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距离理想状态最近。创新点:1.本研究以早期缺血性中风为例,将运筹学数据包络分析法引入到中医复杂干预的多指标疗效综合评价中,具有开创性尝试意义,为中医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提供了又一条思路。2.本研究结果表明,DEA用于中医疗效综合评价具有以下优势:①每个患者均作为独立的决策单元,充分体现中医复杂干预及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和特点;②将多维度疗效指标同时纳入并综合分析,在分析中忽略了各评价指标量纲的不同质性;③在处理疗效指标间的权重时,将其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克服了中医综合评价中“指标赋权”的瓶颈问题;④松弛变量反映不同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疗效的可能性,即实际产出(实际疗效)距离理想产出状态(最佳疗效)有多远,有利于治疗方案的优化。因此,DEA应用于中医综合评价是适合的,将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使用价值。3.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应回归临床实际,充分体现中医复杂干预的优势和特点。本研究根据临床科研实际情况将中医综合方案重新划分为不同的方案,并评价各种方案的优势和特点,为中医综合方案的优化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方法学上有一定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