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翻译延伸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eEFs)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调控蛋白。eEFs可以与多种病毒的蛋白、病毒RNA及基因组的非编码区(UTR)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病毒完成生活史。eEF1B作为eEF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与病毒的互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室在我国冬小麦上鉴定了一种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的新病毒—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并在其分子生物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等领域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克隆了小麦eEF1B的基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然后基于CWMV侵染性克隆分析了CWMV与宿主eEF1B的互作关系,并取得了以下结果:首先,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克隆了小麦的eEF1B,并命名为TaeEF1B。同源性分析发现TaeEF1B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保守结构域位于137-226 aa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TaeEF1B在小麦茎部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另外,本研究也构建了TaeEF1B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诱导表达,获得TaeEF1B纯化蛋白,为研究其在CW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然后,利用CWMV的侵染性克隆在模式植物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Nb)中分析了CWMV和NbeEF1B之间的关系。通过qPCR和Northern blotting实验发现,在本氏烟中NbeEF1B的基因沉默抑制CWMV CP和基因组RNAs的积累。反之,在本氏烟中NbeEF1B的瞬时过表达促进CWMV CP和基因组RNAs的积累,表明NbeEF1B正调控CWMV的复制。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实验分析TaeEF1B与CWMV的互作方式。酵母双杂交实验未发现TaeEF1B与CWMV的RdR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EMSA实验分析发现TaeEF1B能特异性地结合CWMV 3’UTR区,表明TaeEF1B可能通过与CWMV 3’UTR区的结合作用从而促进病毒复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TaeEF1B促进CWMV复制的功能机制奠定基础。